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廷诏令(2/3)
另外还有巨额物资损失,过度征敛破坏了隋朝的经济,引起国内百姓对杨广的强烈不满。
杨广第一次攻高句丽时,就开始爆发隋末农民起义。
至杨广现在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时,各地大量百姓起事,使隋朝统治几乎崩溃、名存实亡。
这证明了,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严重削弱了隋朝国力,导致民不聊生,更也使杨广丧失了民心。
《隋书·食货志》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疆场之所倾败。
劳敝之所殂殒,虽复太半不归,而每年兴发。
比屋良家之子,多赴于边陲,分离哭泣之声,连响于州县。
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官。
宫观鞠为茂草,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也就是说,天下人在疆场倾覆败亡,因劳役而疲累致死。
可虽然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民夫死亡不归,但每年都还在征发役夫。
家家户户平民的子弟,大多开赴边疆,骨肉分离哭泣的声音,各种各县都能听到。
老弱之人耕种田地,不足以解救饥饿,妇女纺织布匹,不足以供给行旅衣装。
宫殿楼观成为茂密的草场,乡里之中烟火断绝,人吃人的地方十处有四五处。
不仅如此,再加上官吏贪狠暴虐,借机渔肉百姓,以致百姓穷困,财力都枯竭了。
安分守己则无法忍受饥寒,死期也将迫近。
剽掠则还可能活命,于是百姓开始相聚为群盗。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郡县,都拒绝了杨广的命令。
有一些郡县的府兵,的确是不愿意再到辽东去送死。
而还有一些郡县的府兵,还是听从了朝廷的命令,打算奔赴辽东。
但却因为中原各地的乱军占据了道路,阻挡了他们北上的道路,导致他们根本无法赶到幽州。
原定要进驻幽州的军队,最后竟只来了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可想而知,这场战争如果再失败了,全天下的人必然会更看清大隋虚弱。
杨广所面临的挑战,也必定会更多,更大。
万幸的是,高句丽也困弊。
他们经历了三次隋军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国力民力却根本就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恢复。
高句丽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因为裴璟的横空出世,直接导致高句丽根本就没有占到什么的便宜,反倒损失了不少的军队。
现在在高句丽国内,别说普通的民众了,就连底层的官员都是面有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