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章 理财能手(2/3)
到最后也只有那些家奴上下其手,从中赚取了大量钱财。
原主头脑聪明,精于计算,接手田产的管理权后,把其中一笔笔钱都算得清清楚楚,随后再直接抛给所有佃户一个数字,不管他们地里产出多少,只管交出这个定额数字就行,而且这数字里包括了他们所有的租金和向朝廷要上缴的税额。而且,这个数字低于他们往常的租金和纳税数目。
客户和佃户们自然乐意,以后只管老老实实种地了,积极性也更高了,还对原主感恩戴德。
可其实,他们该缴的钱分文未少。
少的只是因上税而产生的杂费和劳力损耗等。
真正收入受损的是杨家的奴仆和县衙财政,而偏偏县衙的官吏又因得了原主的好处而收入提升,他们也乐得为原主大开绿灯。
在这场诡异的博弈中,原主始终是那个操盘人。他也通过这种方式,把上千人的赋税大权握在自己手里,也等于握住了那上千人的命运。
但他仍不知足。
他接着把手伸向了那些普通丁户身上。
客户和佃农最初都是朝廷的正常丁户,但他们缴纳不起赋税,才选择了逃隐,而那些还在向朝廷正常纳税的丁户也快支撑不住了。他们比佃农身上的赋税还重。只说一项,追死和摊派,地方大量逃户后留下的空缺税额,大半都会摊派到他们身上来。
而且他们上税,得背扛肩挑、或用板车运到几百里外的官仓去,若要让官府代输,又得支付昂贵的脚程费,一般都是用布支付,故又称“脚布”。
原主看见了商机,这可比放贷来钱快多了。
他说服了那些丁户,把税物和税钱都交给他,然后由他统一代为上输。
这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大了去了。
随便举一条。丁户们上税的时间在秋后,此时大量粮食涌入,谷贱钱贵,原主便会在这时大量囤积粮食,直接带着钱财去官仓里上税,既运输便利,又只需花少量钱便换来上税所需的米、绢、布等。待到来年春余,青黄不接,谷价上涨时,再把粮食抛售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