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歙州方家(1/3)
歙州方家
提起歙县,安徽人一定都知道。因为歙县差不多就是安徽的发祥地,什么徽商、徽剧、徽菜、徽砚、徽墨、徽牌坊、徽人都源于此。
歙县的历史很久远,在春秋时期属吴国。那时,当地最高领导人称吴王,最有名的可能算是“吴越争霸”中的吴王夫差;歙县在三国时期也属吴国,那时,当地的最高领导人称吴帝,更有名的恐怕要算是《三国演义》中的大帝孙权了。
唐初,歙县归属江南道。
李隆基认识杨玉环开始谈恋爱的那年歙县改属江南东道。等“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娘娘“马嵬坡下泥土中”不幸了没几年,歙县又改属江南西道了。不能不说唐朝人可真能瞎折腾。
到大宋,道改为路。
唐宋时期的道或者路相当于后世的省,跟现在的柏油公路一点关系也没有。
宋真宗赵恒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歙县属于江南西路。等他创作出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久,歙县又改属江南东路了。看起来宋朝人一样能瞎折腾。
歙县从古至今无论属江东还是江西,总之属于江南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那么,问题来了,说了半天,歙县跟安徽好象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吗?
有,关系大着呢。歙县是古徽州的治所,而徽州的前身就是歙州。徽州几乎是安徽全部精华浓缩的杰出代表,怎么会和安徽没关系呢?和歙县没关系的应当是吴国……才对!
问题又来了,徽州才多大点地方,有什么资格可以代表安徽?吹牛吧——你!
不服是不是?不服就来辩!
凭什么徽州可以代表安徽?
说一条就够了,徽州有一样东西完全可以代表安徽,那——就是黄山!
正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