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传家宝拿来吧你(3/3)
某某兄(千万别念错名字),想当年……(攀点交情哭泣几句)是兄弟我晚来一步,你怎么就卒了呀。
一字之差虽是做给活人看的,却是身份尊卑的具体体现,这是逝世者生前拼搏出来的,甚至是几代人建功立业才保住爵位称为薨。兰芳大统制国一至五品官员的正妻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无实权,册封诰命的轴质布纹都体现尊卑等级。
嫁给湘南通判的校花轩姐是从五品诰命,虽然时代进步婚姻自~由不提倡守寡,但是离婚改嫁不守妇德都会失去诰命荣誉与俸禄。根据湘南通判的合法遗嘱,花信韶华的守寡女乔妻只是保留嫁妆,原先欠夫家的债不用偿还。
兰芳大统制国为维护庞大疆域的统治,恢复部分明朝制度继承陈朱理学,保留贵族与一些封建糟粕。校花轩姐因此背负克夫标签,夫家长者普遍认为应该出家尼姑庵修行祈福……虽然时代趋势是提倡科学反对封建,但是兰芳大统制国的贵族痴心妄想保留特权,凭借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阳奉阴违宣传封建糟粕。周康鼎、随侯珠、秦皇玺、汉帝剑依旧被这群贵族认可,原本博物馆展示的珍贵文物,成为下落不明佐证受命于天的传世重器。
吊唁结束在会客厅相遇的官员有:甲是礼部侍郎(正三品)、乙是布政司参议(从四品)、丙是吏部郎中(正五品)、丁是刑部员外郎(从五品)、戊是詹事府侍读(从五品)。这五人甲丙丁戊都是进士出身,乙是举人出身爵位一等列侯。分清官位按秩序坐下,众人不谈公事难免心照不宣的从各自出身讲起。因为进士喜欢聊殿试登科,没通过会试的举人只能干瞪眼插不上嘴,所以乙留下是自讨没趣只能尽快找机会离场。
兰芳大统制国南榜在应天市奉天殿,北榜在蓟京市皇极殿,剩余番榜设在七十二郡的八座行宫。这些进士出身的人特别喜欢讲登科之事,即使当年是答非所问慌不择路爬出大殿,反正吹牛不上税,进士一开口都是想当年我如何在殿试对答如流……吹完牛都是进士出身就有一种认同感。接下来就要聊何时中进士的?登科早晚犹如学长学弟,从明代开始遇到比自己登科早的都要行礼,即使自己的官职年龄比对方大。
聊完登科时间就要聊成绩了,甲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丙是二甲进士出身、丁是二甲进士出身、戊是庶吉士出身。一甲进士的状元榜眼探花是保送翰林院,此外还要在二甲三甲里挑选精英考试可以成为庶吉士,从明代开始就是皇帝秘书类似秦汉时期的侍中,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起草诏书。在明代中后期形成非庶吉士不任大学士的惯例,成为大学士才有资格入阁接触核心权力。
兰芳大统制国立宪限~制皇权,文渊阁大学士几乎等同国会,各郡代表组成的下议院影响力比较小。庶吉士只要趁年轻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只要没英年早逝就算熬资历也有机会进入文渊阁,入选名额是多家巅~峰期的权贵世家博弈产生。进士见到庶吉士都要行礼致敬,也存在毫无背景成为庶吉士的寒门子弟,不过这些天才付出的天赋勤勉要更多一些。历代英杰翘楚引领兰芳大统制国发展为超级大国,逐渐构建环大苹洋的七十二郡共荣圈。
例如刘木仍之类的青年一直主张废除贵族特权,这是兰芳大统制国最尖锐的内部矛盾,当初收复东胜神洲故土对贵族妥协遗留的问题。刘木仍在湘南通判丧礼换上云锦礼服,人靠衣裳马靠鞍,两百两银劵一件的衣裳可以引人注目,刘木仍处心积虑在吊唁的鄂北郡官员眼前露一面,甚至和一些官员简单聊几句。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有一缕昏暗光线都会折射金光,默默无闻的刘木仍即将迎来这一缕曙光。
校花轩姐执意到尼姑庵修行,谢绝郡马仪宾苦口婆心的挽留,或许今后两人都不会再有交集。乘坐绿皮火车离开南宛市的时候,翻看言情小说《永远有多远》打发漫长旅途,感觉第四章最后一段话很贴切:
那个时候我以为,我在他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因为他可以因为我的几句话再次回到学校。却不知如若一个男子真的将你放在心上,又怎么会舍得让你担心,让你难过,让你为他而奔波。我从来没有真正走进过他的心底,所以我只有这样死死相逼,才能让他按照我要求的去做事。我有时太过懦弱,有时又太过强势,所以我们的爱情必将无疾而终徒留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