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天圣通宝(1/4)
施平上辈子在河南桐柏县参加全国扶贫工作交流会时,曾参观过桐柏山中的一座特大金矿,无意中得知桐柏山中金矿附近还有大量的天然碱、铅锌矿产资源。这些东西都是他发展工业中急需的物质,所以几年前就已经被他开发了出来。
别人不知道怎么提炼锌,可施平见过冷凝器这种设备,无非是要隔绝空中氧气,不让锌蒸汽重新氧化。只要让锌蒸汽冷却前把冷凝器里面的氧气消耗干净,再让锌蒸气开始冷却,就可以提炼出来纯度很高的金属锌。知道了原理,提炼锌根本不是问题。直到施平穿越前的后世,这种密闭鼓风炉炼铅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火法炼锌方法。
黄铜比青铜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有较强的耐磨性能。生产出来的铜钱更加的漂亮,一不小心还以为手中是枚黄金铸的钱。赵祯手上的这枚铜钱成分是含铜72%,锌19%,锡8%,铅1%的黄铜合金。不仅颜色比青铜钱漂亮,难得的是上面凸起的字迹非常的清楚。
新铜钱大小和外观跟朝廷的铜钱一模一样,正面是“天圣通宝”四个楷字,一看就是施平的“施体”,反面和旧铜钱略有些不同,反面的最底下写着“四海钱庄总行监制”几个蚊蝇小字,字体虽然很小却同样是“施体”,而门三非常的清晰。新铜钱的反面空白处是麦穗和齿轮的浮雕,新铜钱的边缘跟后世的硬币一样有锯齿,使得新铜钱逼格一下子就拉开了几个档次。拿来和旧铜钱相比,如果新铜钱像天鹅,那旧铜钱连癞蛤蟆都不如,被全方位的碾压。弱爆了!
吕夷简也是爱不释手,拿着一枚铜钱左看右看。半晌才说道:“这钱连老臣都动心了,恨不得将家里的钱都换成这种。四海钱庄把钱铸得如此的精美,这得多少人工费用啊,给朝廷缴税用这种钱还可以理解,说明他对朝廷的忠诚。如果四海钱庄对外兑换也都是用这种铜钱,施平原还不得亏死啊!他这样不惜工本铸钱,究竟图个啥?”
任正中无奈的说道:“吕相,说起来您不相信。据下官所知,从月初开始,四海钱庄对外兑换的全部都是这种铜钱。不过依然收旧铜钱兑换铜元券,如果有人想用铜元券兑现,收到的也是这种新铜钱。这明显就是赔本的,施伯原不可能会做这样的傻事!如果下官没有猜错,只有一种可能,伯原一定是找到了新办法铸钱,成本肯定很低,即使翻新旧钱还可以盈利。据说伯原尚于奇技淫巧,铸钱成本很可能出乎我们的想象。否则就说不通。如果真是这样,朝廷应该重新设个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司的衙门交给施伯原打理。下官估计,新铸铜钱的钱息比朝廷钱监的更高!”
这时,从进来到现在一直没有开口的王曾,举着手中一枚铜钱问道:“任部堂的意思是,这种铜钱比旧钱的铸造成本更低。”
“有可能!”任中正语气肯定的说道,”王相,还记得伯原五年前向朝廷进献的蒸汽机吗?那时候朝廷的官员大多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奇技淫巧,蒸汽机就是个无用之物,既浪费精铁,又十分的笨重。可谁又能想到五六年过去了,四海商行已经组建了拥有两百多条蒸汽船的船队,不仅有货运,还有客运。四海船队每日往返于运河之中,这些蒸汽船比朝廷的漕运船队快捷,每条船上的船员也要少。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提高了运输效率。人人趋之若鹜,现在人家还不卖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施伯原嫌弃朝廷的官员没眼光,看问题太片面了。最麻烦的事,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蒸汽轮船的好处,却始终没有人愿意纠正这个错误,只当做没有看见。”
此言一出,包括吕夷简在内,在座的许多人有些尴尬。也许是说嗨了,任中正索性今天说个痛快,他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从里面拿出一封信和一本册子,又从布袋中倒出几个圆滚滚的钱币。众人定睛一看,那圆滚滚的钱币居然是几枚从来没见过的金币和银币,大小跟铜钱差不多大。
任中正先没管那几个金银币,他先拿起那本册子说道:“这本册子是施伯原写的时文,名字叫作《货币的本质和国家的经济之术》,下官读了受益菲浅,对施提举册子中关于理财的真知灼见,任某只能说声佩服!”
他将手中的册子递给伸手过来的吕夷简,对着赵祯苦笑着说道:“官家,说起来惭愧。自从施提举把屯田营移交给朝廷打理后,不管是派谁去打理都没有用。新野的种粮质量依然逐年下降,产量也一年不如一年,反倒是仙云山庄种出的种粮越来越受市场上的欢迎。施提举也许认为下官毁了他的心血,下官是夏虫不可语冰吧,人家现在有话也懒得派人跟下官说了。前几天,施提举让人给我寄来了这些个金银钱币,还寄来这封信和这本书。信上只说了一句话:读懂了这本书,大宋不应该缺钱。我敢肯定,将四海商行所有的产业收归朝廷,不出两年,朝廷的税收肯定又会恢复到从前。”
赵祯默不作声,伸手拿起一枚金币,发现这种金币中间没有孔,正面是一个浮雕的人头像,头像是位头戴皇冠的英武男人,刻画得栩栩如生。四周有一圈很小的字,赵祯定睛一看,只见上书“大宋帝国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共二十二个字,非常的清晰。这分明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谥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