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雪夜 白蛇传(3/4)
寇珠儿苦笑道:“有什么好怕的!跟着父亲,奴家连岭南都去过,还有什么地方能让奴家害怕。既然要嫁给郎君,夫君走到哪里,奴家自然跟到哪里。哪怕是shā • rén放火,奴家再不济,也敢替你擦拭刀子。”
“哈哈哈……”
施平放声大笑。惊起山林中已经栖息的鸟群,成群的鸟惊慌失措、鸣叫着飞在空中,上面是夕阳的余晖,下面是绵延的群山,静谧安详的自然中,构成了美丽的图画。一切都是那么美,只有这座破败的上清宫,显得那么的萧瑟和不协调。
寇珠儿凝视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上清宫本是道家祖庭,百年前还香火鼎盛,名闻天下。如今却荒废如斯,居然成了盗贼的老巢。可见道门始终衰落了!居然争不过外来的佛门,也不知道百年之后还有没有道教?”
施平笑道:“道教争不过佛教,这是必然。怪不得他人,问题出在道教自身,除非道教彻底改革,否则会一直沉沦下去。娘子也不用担心,我想儒释道,终究会殊途同归的!”
谈到学术,寇珠儿便来了兴趣,忙问道:“郎君说,道门争不过佛门这是必然。何解?为何郎君认为儒释道终究殊途同归,有何依据?”在寇珠儿看来,按理说施平出自道门,对道教的未来,不应该没信心啊!
施平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道:“其实呢,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道教之所以不能像佛教那样被那么多人朝奉,究其原因有二:首先自五代十国开始,举国上下受皇帝的影响,都开始信奉佛教,从而造成华夏本土道教的势力急剧的下滑。这是其一。另外呢,道教根子上出了问题。道教发展到今天,已经固步自封毫无进取之心,整天装神弄鬼,只是宣扬什么符咒等等,不像外来的佛教那么的贴合普通百姓的需求,并能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衍生出什么禅宗、净土宗等等宗派,宣言的理念也是很切合老百姓心态的。所以我才会说,道教渐渐被外来的佛教所取代,这是一种必然。”
寇珠儿沉思片刻,觉得很有道理,看向施平,露出了崇拜的表情,佩服地说道:“郎君果然睿智,分析问题一针见血。道教果然自身还是有问题。可为什么郎君又认为儒释道终究殊途同归?”
被身边的女孩子崇拜,这让施平非常得瑟。施平开始装逼:“这个话题有点大,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跟其他的民族不同,我们华夏人骨子里的理念注重的是“生命”本身,重视人,重视人际关系,重视社会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共生。无论是本土产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必须适应这个社会减少繁文缛节,而更好地服务于现实世界的人类社会。儒释道它们都注重“修心”。儒家提倡通过“修心”提高个人修养,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儒家的修心,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提倡通过“修心”来顺应自然,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准则来达到“不治之治”的境界。道家的修心,强调人与世界的和谐。佛家提倡通过“修心”实现觉悟,以减少人类内心、人与外部环境的不必要的斗争或冲突。佛家的修心,强调的是以修心的方式达到“超脱”“救世”的目的。因此,尽管儒释道的指向不同,但修心是儒释道所共同注重的方法。它们都通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导来实现身心的和谐和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施平越讲越有兴致,滔滔不绝讲了半个时辰,直讲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这才作罢。虽然面对的是寇珠儿和墨儿两个女孩子,却也让施平找到了当年在博士答辩时的感觉。他所讲的内容其实是他当年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所以讲起来毫不费劲,很多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潇洒自如。
寇珠儿彻底被震住了,没想到施平的学问如此精深,很多见解更是闻所未闻。虽然措辞很通俗,但这只是微末细节。施平凭着这样的学问,将来当个翰林学士也绰绰有余。寇珠儿听得津津有味,墨儿却听得只打瞌睡。只到狄青让人叫三人回屋吃饭,墨儿这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是不用听这些废话了。管他什么儒释道,现在吃饭最重要。
翠云峰夜间的气温本来就很低,时值深秋,临近子时时,外面突然刮起了北风,不多久,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时而羽花淆乱,时而轻罗摇粉,或片片飘坠,或崩腾而降,白皑皑、迷茫茫,没头没脑只是个下。飚风卷起万丈雪尘,在苍暗微绛的云层下疯狂地旋舞着,把个山间林间搅得缤缤纷纷,浑浑眊眊,眨眼间就变成个混沌沌的雪世界。
上清宫房屋破败,很多屋子连门都没有,更别说窗户了,除了少数几间房屋,基本上是四面透风的破烂屋子。北风呼啸,屋子里冷的像冰窖。施平让狄青把众人集中在堂屋里,这里的门窗完好,可以挡住外面的北风。随后,狄青带人用瓦砾垒成火塘燃起了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边,抵御这山中的严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