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故人(3/4)
赵谦公公的事务繁忙,见施平把自己照顾的很好,衣食无忧,也就安了心。他在仙云山庄只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祭奠完施太医后,赵公公便告辞而去。
临别时,赵公公摸出一面腰牌送给施平,再三叮嘱他如有困难,一定记得派人来京城定王府找他,切记,切记!
施平感激涕零,却也没太把这事放到心里去。反正他已经打算除了去参加科举,就窝在这山沟沟里,哪里都不去。现在已经万事俱备,施平送走了客人后,立刻领着南山坳出来的七户人开始了艰苦的开垦工作。
下江南前,施平在院子里种满了土豆,很快就要到了收获季节。简老根带人种的300亩水稻还需要一个多月才会成熟。玉米好保存,施平没有安排。不过现在已是五月,玉米已经过了时令,并不适合播种。不过人闲着不是办法,这么大的地方,总归得重些什么。
思来想去,施平打算抢中一部分棉花和苜蓿。棉花可以发展纺织业,苜蓿可以当做饲料发展养殖业。都说衣食住行,缺一不可。施平把庄里的十几名青壮组织起来,在稻田的外围开始种植棉花。山中野猪多,常常下山破坏农作物,在稻田周边种植棉花再合适不过了。
妇女和儿童也被组织了起来,开始搭建猪舍。施平派人去邓州收购鸡鸭和猪仔,准备在山庄发展养殖。每天的工作很辛苦,幸亏山庄既不缺牲口,农具又格外先进。能不先进吗?山洞里的农具全部都是精钢打造的。如今是创业初期,施平只能够实行集体劳作的制度。
如今山庄就像一个大集体,所有人现在吃的是大锅饭。施平舍得花钱,农忙时间制定的伙食标准很高,由墨儿带着几个妇女负责管理大食堂。山庄每天提供一日三餐,为了保证体力,施平要求每天必须有鱼有肉。
鱼好解决,旁边的湍河里就有,肉就有些麻烦,施平只能带着简三郎、栓柱和憨牛上山打猎。有了猎枪这种神器,每次狩猎都没有让人失望过。
山庄里的伙食好,每个月还有两百文工钱,庄主又是一位神医。虽然集体劳作有些辛苦,但这样衣食无忧的日子,南山坳来的庄户非常满意。所以大家都很卖力。十几天后,辛苦的劳作,有了收获。山庄又多了六百亩棉花地。
至于种苜蓿,施平没太费心思,他让那些小孩把种子直接撒在不太适宜种地的山坡上,任其生长。没办法呀!整个山庄才四十多口人,劳动力不足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