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下江南(2/4)
——————
北宋立国之前,五代十国的战争高发地多属于北方,由于常年混战,造成了中原各地安定的日子非常少,北方的生存环境质量也在那个时候急速下降。
在当时有许多北方的文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南方迁徙,后期因为战争的残酷导致了大批平民也开始向南方转移,随着人口的流失,北方渐渐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南方也因人口的增多以及靠海的因素,导致了南方经济渐渐超过了北方。
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以后,立马就在三吴故地设两浙路管理江南。“路”是宋朝一级行政区,两浙路包括苏州、杭州、扬州等十四个州,杭州成了两浙路路治。据后世《宋史》记载,当时杭州地区人口已达二十余万户,人口逾百万,时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被誉为“东南第一州”。整个北宋期间,为了供养东京汴梁的艰巨任务,两浙路可没少出力。
到过江南的人都知道:游三吴不可缺扬州,冶扬州不可无虹桥。施平上辈子曾经来过虹桥,后世这里被称作瘦西湖虹桥坊,位于大虹桥路北侧,友谊路西侧,西临瘦西湖,这地界处扬州的核心商圈,拥有绝版人文资源。在后世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方。
此时的虹桥两岸也不遑多让。它同样面湖临河,西邻“长堤春柳”,东迎“荷浦薰风”,虹桥阁、曙光楼、来薰堂、海云龛……诸多胜地横亘其间,粉墙碧瓦掩映竹树,天风云影山色湖光,只须一叶扁舟便览之无余。这里的自然风光自不必说,其粉黛不施乃天生其美,就勾得离乡游子、骚人迁客到此一扫胸中积垢块垒,流连忘返。若论起风土人情,比起后世来,那就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码事。
唐光启三年(887年),卢州刺史杨行密为争夺扬州,对代理淮南节度使秦彦等人的作战,带兵包围了扬州。
扬州城陷入绝境,城中缺粮。7月份,一斗米值五十串钱。8月,扬州城内草皮树根被啃光,饿死的人有一大半。宣州兵团士兵,将扬州百姓随意绑架,接着在大街上将人贩卖屠杀。被绑架、买卖和杀害的百姓,到死都不说一句话。
10月29日,扬州城破,秦彦和毕师铎出逃。杨行密进城后,发现城中只剩下几百户居民。于是用军粮赈救残存居民。
杨行密自封为淮南留后。也许是心中内疚,或许是为了争取人心,悼念那些死难的扬州百姓,杨行密命人在虹桥的桥北建了一座土地庙,门上那幅对联写得有点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