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七 《高山流水》!和合文化!(求订阅)(2/4)
各种学术流派的思想,仿佛繁星点缀天空。
但贯彻在浙派《高山流水》之中的理念,始终如一。
和!
汉族人民传统的“和合”思想,即使到了如今也贯彻始终。
天下大同,和谐发展。
通过这描绘山水与静心的音律,这种超脱的思想油然浮现。
筝音柔和唯美,淡然恬静,但骨子里,有一种傲,从未缺失。
就仿佛古人强调的“和合”思想一般。
和,并非是软弱的求和。
古人从不否认事物本来的矛盾,更不逃避进行必要的斗争。
追求的,是通过克服矛盾,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
正视矛盾,却推动矛盾转化,促进新事物的形成。
所谓包罗万象的胸襟,安心立命的觉悟,也无非如此。
为何音乐界有句话“学艺先修德”?
尤其是在华国的古典音乐中,更是将这句话,代入到幼年启蒙的第一堂课中。
“保合太和,乃利贞!”
“养之以德,zé • mín合!”
音乐作为一种思维的启迪,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要使人愉悦。
但这样的愉悦,却并非是短暂的刺激。
而是长久熏陶中,来自道德层面的提升,思维学识的进步所带来的愉悦。
......
从略显粗犷的北方,来到浙江杭州这个充满水汽的鱼米之乡。
音乐上最大的体现,便是柔和细腻了许多。
山与水,交相辉映。
庄严的山音,波荡清亮的水音。
流淌中的水音中,低音的山音,便仿佛苍古伫立。
王昌元并没有加速。
花指不断滑奏着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流。
静中有动,动中却又极静。
轻轻的。
泛音结尾。
恍若是一滴水花,轻轻击打在磐石之上。
绝美的意境,当真是让人回味过来后,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此时,什么叫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便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这里!!
夸赞?
不!
没有人想要出言夸赞。
这个时候,不说话才是最好的。
似乎任何称赞,都会玷污这种高洁与雅致。
与其“趋炎附势”一般的跟风夸赞,不如静静的欣赏品味,与乐师,与音律,与这山水,一起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宇宙的真理。
品味这如同涓涓细流般清扬优美的浙派古筝。
也感悟着汉家思想的“和合”文化!
明心,见性!
存心,养性!
一首琴曲中,不少音乐家也陷入了一种模糊朦胧的感受之中。
这种朦胧中,似乎愈发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境界与精神。
良久后,众人回魂。
瓦尔兹大师微闭的眼睛慢慢睁开。
闻着空气中微微带有的沉香味,似乎还能依稀听到这典雅的琴曲。
品了一口依然温热的茶水,兰花香扑鼻,浸人心脾。
此时此刻,瓦尔兹大师的内心,只有一个感受。
美!
这就是一种美学的享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