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张松(3/4)
对于刘釜后面的解释先行放下,张松重新打量了一遍刘釜,态度稍缓,回礼道:“原来是宗室之后,任公高徒!却不知,足下是如何知道吾的?”
刘釜抬头,回道:“釜于绵阳随任安公求学时,曾听友言,蜀郡有一才子,是为张松张子乔,同我一样,有过目不忘之能。
其人所学甚广,见识通达。
待釜于昨日抵达滇池,由府君处得知椽君的姓氏,另有府君的称赞。
釜方知,椽君正是当年我求学时,所闻之人。”
张松听罢,尤其听闻刘釜也有过目不忘之能,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用舌尖舔了舔露齿。
“刘君之记忆,竟如此之好?这是吾刚从府君处,拿回来的奏报,一共四百七十二字,敢请教!”
鱼上钩了!
张松性情有所收敛,就连称呼,不知不觉间,也从“足下”变成了“刘君”。
所谓“过目不忘”,同样刘釜主动表露出来的,“名”和“能”当结合,唯有表现出真实的才干,才能从根本上让张松平等的看待自己。
进而与之有结交的机会。
一如史上,出身名门又有才干的法正等人能与张松为友,便是其综合能力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刘釜一礼,没说什么谦虚之语,接过简牍,只花了几十息的功夫,从前到后浏览一遍,便将这四百七十二个字记在脑中。
后把厚厚的简牍交换给张松,当即低声背诵起来。
这是一卷通报元日前后,益州郡内外夷人动向的奏报,非常详尽。由此,刘釜也获知了一些资讯,比如郡内外的夷人有些不老实,看来益州郡范围,或再有战事起。
诵罢,四百七十二字,一字不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