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

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2/3)

目录

内府所藏钧瓷上,他多次刻诗留念。

“均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

“赵宋均窑制砚台,面平去釉有池隈。”

“越器曾稀见,宋窑今始题。”

所以,清宫收藏,被视为“北宋官钧”的典型。

到了清末,宋钧地位已不可撼动。

收藏家陈浏说:“古窑之存于今世者,在宋曰均,曰汝,曰定,曰官,曰哥,曰龙泉……”

钧瓷居宋代名瓷之首,大件备受推崇,小件也成秘玩。

“均洗高约二寸许,宽不过三寸,长不及五寸。马脚船唇,便于行匣。寂娱清秘,亦殊可贵。”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诞,南河南阳镇总兵崔廷桂在神垕定制钧瓷九鼎,禹州知州黄璟亲到现场督办。

在神垕,他看到这样的情景:人们于雨后的古窑遗址搜寻钧瓷残片,“得片瓦争相矜重”。

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禹州城内钧台、八卦洞一带古窑遗址进行了发掘,认定这里是“官钧”产地,烧造于宋徽宗年间。

以北宋末叶作为钧瓷繁盛期,衍化出了“钧瓷始于唐,盛于宋”的论述。

业界更是推出了这样的宣传语:“钧瓷是御用珍品,封为‘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三十六件,其余全部砸碎深埋,禁止民间收藏。”

只是,“宋官钧”的说法,一直面对着质疑。

钧台窑的发掘,在方法、逻辑上有种种不足;

浩如烟海的宋代文献中,找不到有关钧瓷的只言片语;

甚至“钧窑”这个名称,也显然不可能产生于北宋年间。

那个时候,钧州尚未出现,阳翟的别称是“韩城”,直到金代诗文中,方以钧台指代钧州。

换言之,如果钧窑早在宋代就名扬天下,金、元、明三代的学者,何以置若罔闻?

我国古陶瓷历史一直迷雾重重,钧窑更是我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最为神秘的窑口或窑系。

比如钧窑何时何地创烧?钧窑何时被命名?

进而言之,何谓钧瓷或如何准确定义钧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