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京城(2/4)
“复社四公子,果然是名不虚传!”
人群中,有几人满脸赔笑,纷纷赞了起来。
方公子叫方以智,名门望族,才华横溢,父亲曾是湖光巡抚方孔炤,姑姑方维仪是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是当朝有名的女诗人。
崇祯十三年(&bsp&bsp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方以智同桌的另外两个年纪相仿的男子,都是端起酒杯,敬了方以智一下,各自会心一笑。
“我朝政以贿成,官以贿授,凡四方大小吏,莫不竭民脂膏、剥民皮骨,再加上天灾不断,以至于民不聊生,流贼四起。文武官员,只顾其gāo • guān厚禄,而无忠君爱民之心,遂使建奴猖獗,君王蒙羞,而要“灭寇雪耻”……&bsp&bsp”
酒楼上有人连连摇头,愤愤不平。
崇祯朝厂卫权力大大削弱,民间言论自由,是以百姓也敢高谈阔论,并非“莫谈国事”。
“想我泱泱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人口亿兆,反受辱于区区不足百万之建奴,数次入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临走还赠以“官军莫送”,岂不怪哉?”
方以智同桌的方脸浓眉男子愤愤说了出来,脸色阴沉。
方脸汉子叫巩永固,娶明光宗朱常洛之女乐安公主,拜驸马都尉。他崇好文雅,喜欢藏古书彝器。和同桌的崇祯帝表弟、新乐伯刘文炳,以及方以智关系不错。
“巩都尉,埋怨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回到关外的这一场大战,现在朝中大臣莫衷一是,是徐徐而进,且战且进,还是毕其功于一役,早日决战,也不知朝中是怎么个看法?”
方以智微微一笑,看向了巩永固。他世家公子,修养极好,对于王师出关,他虽然也是忧心,但面色平静,并不表露出来。
“流寇猖獗,建奴频频入塞,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官军一无是处。若是高皇帝在世,鞑子又安敢如此?”
巩永固又想要发火,刘文炳赶紧开口,阻止了他。
“方公子,这么说来,蓟辽总督洪承畴会选择松山为兵马集结地,欲与建奴在这里决战了?”
“新乐侯,这是自然。松山咽喉之地,一目了然。崇祯十二年,奴酋黄太吉曾派出三万精骑,携红衣大炮&bsp&bsp&bsp&bsp门,攻打松山城。我松山路副将金国凤率守军三千人,戳力死守,激战&bsp&bsp&bsp&bsp余日,建奴被迫撤去。其后,黄太吉几次曾攻打破松山,始终都无功而返。”
刘文炳的话刚说完,一旁的巩永固已经迫不及待接了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