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造枪造炮(2/3)
更别说四条镗线的枪管只是相比于六条镗线的枪管精度,稳定性差一些,但是比起这个时代大部分还属于火绳枪,明军还大量配置三眼神铳一类的火门枪,西方哪怕已经有了燧发枪,枪机也极其复杂,必须手工打造,根本不可能如后世法国拿破仑时期燧发枪一般大批量生产。
所以综合考虑,四条镗线的枪管自然是最优选择。
整个枪管长一点五米,口径十二点七毫米,在刘元稷的设计之中,枪管之后还要配上枪机,枪托,刺刀等,到时候一支长枪总长完全有可能接近两米。
原本刘元稷打算将枪管打造得短一点。
但是经过多方测试,甚至刘元稷还弄出了纸壳配底火,硝化甘油的纸壳弹进行了枪管测试后。
刘元稷发现枪管越长,射击距离也越长,但是太长又显得太过笨重,而一点五米就是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有了枪管。
只要再弄出弹簧。
那击发枪就算完成了。
说干就干,刘元稷根据定律,依靠人力加水车,很快便制得一根铁制螺旋压缩弹簧。
有了弹簧不仅是击发枪,钟表内的簧机也将不再是问题。
四月八日。
第一杆击发枪在刘元稷的手中打制完毕。
刘元稷迫不及待的将击发枪带到了早已准备好的靶场内。
打开卡门,放入纸壳弹,关上卡门,抬枪击发。
只听砰的一声,一阵清脆的枪响划破云霄,打破了山谷之内的寂静。
而看着四百米开外,精确击中的标靶,刘元稷和在场众人都欣喜若狂。
击发枪算是成功问世了。
不仅是击发枪。
使用弹簧,刘元稷还使用燧发枪原理,打造出了一种大型的燧发炮机。
并以此打造出了第一批燧发火炮。
火炮分为久种。
第一种枪管修长,按长度和炮口直径算,有十六倍口径,炮身加上炮架全重为四百八十斤,这种火炮刘元稷计划用为步兵山炮,野战炮使用。
第二种口径也为十六倍口径,但是全重增加到了八百八十斤,发射炮弹重量也达到了十八斤,这种火炮刘元稷将其用为野战功城炮。
另外刘元稷该打造了一个小型火炮,全重只有二百六十斤,口径十五倍,炮口口径五十三毫米,基本炮架拆下来,一个人就可以扛着炮管跑,这种火炮刘元稷除去拿来作为野战炮的补充,也用来方便山林内使用。
除去这三种野战炮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