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修桥铺路(3/4)
自然刘元稷认为修桥铺路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说不定年内就能完成桥梁建设,明年就可以到海边挖池煮盐了。
经过三人商量和山民测定,整个桥最终确定为悬索桥,桥长二十八米,宽十米,由六根碗口粗的绳索固定,上铺设长木板。
如此保证了手推车可以两辆并行的行走其上。
而修桥最关键的是绳索的架设。
经过实地考察,刘元稷决定采用牵引方式,也就是先在河道两岸架设一根长长的牵引绳,再通过滑轮,滑槽,轱辘等将绳索通过牵引绳拉至河对岸固定。
最后再将牵引绳取下便可。
如此建桥对于这个时代可谓别出心裁。
悬索桥实际上很早就有了。
只是如这种离河面四五十米,跨度长近三十米的悬索桥。
在华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原本刘元稷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石桥,毕竟两边都是大山,就地取石并不算难。
而且石桥也更加坚固,什么马车,牛车也可在这之上行走,而不是只能走手推车。
但是经过实地考察。
刘元稷发现,石桥运石是一大难题,而且河道湍急,夏季水位会暴涨二三十米。
而石桥不可能建成这么高。
综合考虑,最终刘元稷才决定建造这样的绳索悬索桥。
而有了桥梁,以后还有可能在海边挖池煮盐。
这些山民怎能不喜。
自然干劲儿十足,斗志满满。
“老刘,老刘”
刘元稷正在拿着一面小旗,招呼着山民建设,身后李郓带着各村里尹前来叫住了刘元稷。
“老李干嘛,我正忙着呢”
刘元稷急促的说道。
“我们来看看进度嘛,怎样进度如何了”
李郓上前笑道。
“你看,牵引绳已经建成四根了,等两边木桩打好,左右最后两根牵引绳就可以拉制到位,还有你看看那边,我已分配了五百人负责粗绳索的捆绑,想不日变成,之后就是将其固定就位,将绳索用树藤,细绳捆绑起来后,便可以将牵引绳取下了,之后铺设木板,我估计最多十二月便可完成,明年初我们便可组织人力,挖池煮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