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学堂教学(2/2)
只可惜目前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条件太过简陋。
但这确并没有影响到这些少年和孩童学习的积极性,李郓也乐在其中。
“老师,我能问个问题吗”
课余时分,一位名叫黄叙的十五岁少年向李郓问道。
受后世影响。
相比于黄福等人称李郓为先生。
李郓更希望自己的学生称自己为老师。
李郓觉得这样会更亲切一些。
“哦,什么问题”
李郓笑道。
“就是之前老师教的,学生有些不理解,比如这孟子,讲究民贵君轻,可既然孟子有这些言语,那为何如今我们这些山民确过得如此困苦,受尽欺凌,还有老师所言,自己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可是为何我们如今确处处受制于人,只能躲避此山谷,山林之中苦苦度日,这些学生不是很理解”
黄叙拜道。
而李郓一听,心头一紧。
这黄叙在李郓看来,算是这些孩童,少年之内,最聪慧之人了。
故而平常李郓对于黄叙也教授了很多和别的少年,孩童完全不一样内容。
古代典略,世界地理,包括如弗朗机人,红毛,泰西的一些知识,李郓都对黄叙教授过。
虽然时间关系,所教的内容并不多。
但如今黄叙找到自己询问,还是让李郓心中多了分疑惑。
是不是自己太心急了点啊。
李郓心中想着。
“孟子没错,实际上如今外面那些所谓的儒学,是经过秦汉,隋唐,宋元以来多翻修改而来,就如这孟子,实际上明初太祖朱元璋之时,就因为一句民重,社稷次之,君轻,不仅孟子一书成为jìn • shū,孟子也被请出了文庙,另外南宋朱熹所写理学,也是如今的显学,他的那个四书章句集注,至今也是科考重要考题,不过他那什么男尊女卑,女子裹小脚,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为了所谓的理去禁锢人欲,人心,与儒学本宗,仁者爱人,与孟子民本思想大相径庭,只是这些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固化了思想,方便了统治,所以才成为了显学,如今你们才开始学习,通过学习的深入你们会发现,南宋前后,华夏完全是两个世界,南宋之前君子六艺,文人尚武之风盛行,南宋之后,思想禁锢,文人成为百无一用的书生,所以对比前后,众观历史,你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另外多说一句,在我看来社会想要发展,依靠的是创新的思维,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懂得正确学习的国家和人民,才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最终越变越好,而那些不懂得解放思想,不懂得解放人心和思维的国家和人民,最后就只能是思想固化,不灵活变通,最终必然落后于时代”
李郓向黄叙及众学生解释道。
而黄叙等人则听得一愣一愣的,似懂非懂。
李郓见此,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对你们目前来说确实有些复杂,但是你们只需要记住一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理不是写在书中的文字,而是存在于世间的大道,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禁锢自己的思想,不想让自己的思想进入死胡同内,而是发散思维,扩展思考空间,学会如何去真实认知,认识这个世界,这才是你们真正需要掌握的东西,事物的本质是多方面的,一个人所处环境和地位不同,认知和认识也各不相同,所以你们需要找辩证的思想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的无极大道,永远都要有一颗学习,探索的内心,去探寻事物的本质,本真,而不是固化思想”
李郓摸了摸黄叙的头,面相和蔼的说道。
“学生明白了,学生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黄叙拱手拜道。
“只是如今朝廷昏暗,百姓困苦,就算我们学成后,又能有何出路呢”
一边的黄琬叹道。
这是李郓从这些孩童,少年之中发现的另外一个天才儿童,如今也才十三岁。
但是确仅用一个月就学会了刘郓编写的简体字字典内一万个汉字。
算学也比其他人学得更快。
只是与黄叙比起来,黄琬目的性更明确,不如黄叙更活泛,更不如黄叙经常思考问题。
反而有些死记硬背那种。
“天下之大,行业之广,又何必拘泥于一座独木桥呢,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业精于勤,未来自然前途光明,何况当今天下,百姓困苦,朝廷不公,党争日盛,可谓内外交困,那些朱姓皇族们,士绅豪强们,地主恶霸们不思虽安济天下万民,反而大力兼并土地,囤积奇货,天下财富,十有九成皆在其手,亿兆黎庶,估计连一成都不到,如此天下如何不乱乎,再说别说天下,就说这山谷,这黄村,山民生活维艰吧,一个广东这样的山民,不下四百万人,南方五省更是有一两千万这样的山民,如果你们学成后,能够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每人都能顿顿吃饱,每天都能穿新衣服,每人都有地种,都要新房子住,这不也是一种大成就吗”
李郓向众人说道。
众人听后眼神一亮。
是啊,机会不就在眼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