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他失去了灵魂(1/1)
宣纸上的画面生动,生动得仿佛每一个线条,每一处画面,都像是要活过来一般。
道人手中握住的毛笔,还在宣纸上画着。
茅草房中的窗户,房梁,家具和火炕,一一在毛笔柔软的笔触下呈现在宣纸上。
宣纸上的画面完整了,与现实中的茅草房没有什么区别,画中那孩子在门前拍着门。
但是这又怎么可能?这又怎么能发生呢?
自夫妇走后,茅草房中门窗都关闭着,屋中只有四岁的孩子一人。
孩子又怎么凭空就消失了?
况且道人画画,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宣纸画面上,空荡荡的屋,孤独的孩子,孤独的孩子就在门边上,背对着空荡荡的屋,仅仅露出侧面。
他的鼻,他的眼,他的眉毛和嘴唇,与女人描述的一致。
而他光秃秃后脑勺上唯一的亮点,就是那条像是猪尾巴似的黑黝黝的小辫子。
道人的手是粗糙的,粗糙的让人难以相信,一个粗糙的手竟然可以拿起画笔,将画画的生动,在笔触间,仿佛注入了道人的灵魂;道人的灵魂又是悲伤的,从他笔触间,总能隐隐看到夹杂着忧伤的情绪。
画面上粗勒勾画的线条带着忧郁,部分画面也带着忧郁,整体画面看过去,色调单一,不过是墨迹的颜色,不过是灰暗的色调,似是忧伤的人,画忧伤的画。
但是从道人面孔上,却看不出忧伤,只能看刀削似的面容,焦黄的肌肤。
忧伤的人,画忧伤的画,这忧伤的是道人,只因为道人失去了青儿,他的灵魂也随之悄悄地溜走,在他的笔触下,在他每一次抚摸青儿面颊时,即便青儿没在身边,他的灵魂,他的爱意也总是会溜走的。
他早就没了灵魂,他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
画完画后,道人将手中粘满墨汁的毛笔搭在砚台上,然后拿起摊开在桌面上的宣纸,轻轻吹拂着宣纸上未干的墨迹。
宣纸上的墨迹一点点的在干,等在边上的夫妇心中变得越来越焦急。
一个道士跑来自己家中画画,这与孩子的丢失有关联吗?这能寻回孩子吗?夫妇俩心中的疑问很大,大到填充满整个心房,大到充斥着整个脑海,互相对视时眼神中充斥着疑惑、不解、怀疑。
道人不说,他们又不敢去问。
在道人的吹拂下,宣纸上的墨迹一点点地干,渐渐地墨迹洇入到宣纸中。
画干了,干了的画越加显得忧郁:
画面灰暗,像是阴雨天的天地,灰蒙蒙的;线条灰暗,忧伤的人在画忧伤的画,看不出一点喜悦的色调。
道人将干了的画放在炕桌上,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张已泛黄了的,用鲜血写满符咒的符纸,摊开手掌,符纸赫然出现在道人的手掌上。
他轻轻一抖手掌,在他手掌心处,噗地就升腾出火焰来,摇曳窜动着的火苗,在瞬间将符纸点燃了。
在火苗中,符纸似乎在挣扎,似乎又都无济于事,快速地变成了灰烬,变成了尘埃,变成了黑糊糊的影像。
道人握紧拳头,火苗在瞬间里熄灭。
而那化为灰烬的符纸也看不到了影像。
道人攥拳碾压着掌中的灰烬,却碾压不走心中的苦闷。
不过片刻,当道人再次摊开手掌时,他手掌中的灰烬已经彻底地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