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脱笼之鹄(3/4)
一路的交流,让二人关系拉近不少。
刘瑁给张任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气质优雅,谈吐不凡,有大志向。
刘瑁顺利地接收了杨怀的兵权。受伤之前,本就是他为统帅。
总共也没多少人,八千东州兵,两千青羌兵,六千益州兵。
估计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两万人的。打仗总是要损耗的,不论是钱粮还是人员。
杨怀是追随刘焉的老臣,是刘家的家将,说不好会选择他们兄弟谁,但肯定是忠于刘焉忠于刘家的。
所以他对刘瑁来接手前线的指挥毫无异议。很快便完成交接,顺便将战场形式对刘瑁做了汇报。
贾龙不是庸才,曾经与董卓一起大败过羌兵,又组织川中义军大破益州黄巾,杀马相、迎刘焉。
不论威信还是用兵之道都是不错的。
所以才有刘瑁之前的战败受伤。
杨怀打不过他也是正常的。
当然,这场战争能拖这么久,跟双方阵中没有强力猛将冲锋陷阵也有许大的关系。
估计这也是讨伐董卓时能凑十八路诸侯,但之后不到一年便少去一半的原因吧?
强兵猛将才是乱世王道。
当贾龙在战场上看到刘瑁时,脸上有些不自在。因为他同时看到了张任。
张任的能力他是非常清楚的,当年能战胜马相,跟他手上有这员猛将有很大的关系。
很可惜的是这次起兵反焉没有说服张任。
而刘瑁,虽然被他用计击伤,但却也不敢小觑。正是这个刘焉的三公子把他已经攻至成都的大军赶回了武阳。
若非任歧在犍为任职多年,多有支持者,粮草军需充足,恐怕早就败了。
将是兵的胆。
刘瑁遣张任出战,大破叛军。追击十里,贾龙无奈撤兵城中,拒城而守。
贾龙手中兵力不足,几番鏖战下来退进武阳城中的顶多五千守军。
但也就是这五千守军,却把刘瑁大军堵在城外多日,不得寸进。
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