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我有十一座红夷大炮(2/4)
李自成反正已经是神棍了,也不忌讳,开始挥毫泼墨……
赠涧泉居士《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赠藐山先生《咏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张慎言拿着《咏泰山》大呼小叫,连说不算。
孙鼎相夸赞一番《读史》,却琢磨不通“人猿相揖别”为何意。
李自成又发愁了,“这个么,很复杂,三两句说不清楚。反正人之所以是人,就是从会用工具会思考开始,跟猿猴区别开了。”
孙鼎相想了想说道:“曾看《汉书.西域传》,有唐人注解,说胡人‘其形最异,青眼赤须,状类猕猴,本其种也。’可见蛮夷与我中国人物大有区别。这‘人猿相揖别’倒也恰如其分。”
唐代气候好,阿穷汗那一片还有鳄鱼老虎呢,当时人种或许是纯种洋鬼子?
巨唐时,大户人家不包几个洋马,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还有昆仑奴、新罗婢,富贵人家标配,美的很。
可惜大美西域丢掉八百年了,那条路越来越难走了。再次设立安西都护府还要靠李自成。
张慎言可不管人和猴的事,扯住短毛不放,非要他再来一首正经诗词。
李自成笑道:“《咏泰山》就挺好,裱起来挂上。开国皇帝亲自为你手书,祖坟冒青烟。”
“扯求蛋!”张慎言气红了脸。
李自成搓了搓手,“诗词有甚好看的,你晓不晓得除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之外,还有一部《尚书》?想不想看?”
“啊?”两位老汉大惊。
《尚书》做为儒家五经之一,地位没的说。
孙鼎相急切道:“朱夫子就曾辨疑,时人也多有考证,难不成《尚书》真有假?”
李自成笑,“孔子能删改,梅赜自然也能,说不准他还瞎编了几篇进去。”
张慎言一把抓住短毛,“拿来我看。”
李自成一摊手,“我天天忙的脚不沾地,哪有空写啊?”
“啊?”两位老汉又惊了。
张慎言在短毛脖子上砍了两手刀,“一天天的尽瞎扯!给老子做诗来!”
李自成眼看走不脱,笑着说道:“学生十五六岁时有一篇七绝习作,应付下差事吧。”
老李提笔写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张慎言评价说好是好,小小年纪霸气侧漏,不过不算。再抄一首正经的来。
大统领只得再抄一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