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那一抹刺眼的红色(2/4)
“窃我之鲁,不死不修!”
“我之生命之余华夏,鲁省之祖国之余民族,弃鲁,宁死!”
“即便太阳从西方升起,四万万同胞也坚决不答应!”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战斗!战斗!”
汤皖还没上台,但台下的几百留学生已经开始齐声喊起了响亮的口号,一声声壮烈的呐喊声,飘荡在体育场上空,在盘旋,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
他们无惧,无畏,热血,目光坚定,虽衣衫褴褛,但斗志昂扬,心里已然燃起了火焰,展现出了华夏年轻一代的风貌。
华人,劳工以至于外交官们,都渐渐加入了其中,和他们一起喊,在全世界面前,用华夏话喊,表达出坚决捍卫鲁省的决心。
洋人们虽然听不懂华夏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全世界的感情都是想通的,丝毫不妨碍他们理解这一声声激昂的华夏语背后所传递的情感。
所有的洋人不由得第一次正视,这些来自东方,远道而来的华夏人。
留学生们令行禁止,结束了呐喊,而后又开始了合唱“我的祖国”这首歌,但凡是华夏人,基本都会唱这首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
悠扬,热血,虔诚的歌声,传遍了四方,欧洲大陆也是第一次聆听来自东方的歌声,汤皖在后台听的一清二楚,心中肃然起敬。
这一刻,在歌声的呼唤下,汤皖的眼中浮现出了1915年的冬天,首都城外,吃不饱,穿不暖的难民;
浮现出了在沪市,与“他国之城”仅仅一条马路相隔的路边的窝棚里,头上插着稻草的孩子;
浮现出了惨遇华北大旱,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
浮现出了欧洲战场上,象征着华夏劳工生命终结的一张张纸,上面写着最朴素的话:“俺想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