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标点(2/4)
扶苏又不是神,要是真准备一个人处理完所有政务,嬴慎就得劝劝他了,免得他比政爸爸还早牺牲。
“方才几位大人在商讨一些文章时有些意见不同,现在应该是去进行一番辩论。”
明白,打擂台去了。
哪怕儒家自身也不是没有分歧,更别说加上部分法家的人对文章的解读了。
这就不得不说没有标点符号的难处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个字都能有好几种理解。
更何况一段话,一个典故了。
在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一句话写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事实上,儒家内部对于自家典籍的解读,因为地域,传承者的不同。
也分裂出了很多的流派。
虽说现在上头有荀子压着,但也只是因为荀子辈分最高,学识最好受人尊敬,大家都服他才没搞出分裂儒家的情况。
不然儒家自己恐怕就得先打出脑浆来了。
想到这,嬴慎从怀中掏出一物,正是自己花了一晚上标注的《劝学》首篇给了扶苏。
对于这个情况,嬴慎早就有预料了。
自己平日里翻阅典籍的时候,都得去猜那一大串文字到底要怎么分段。
更别提办报的还得排版什么的。
毕竟这是报纸,不是一整篇文章。
一堆文字堆在一起,别说要给黔首解读的儒生,嬴慎都看不懂。
“这是?”扶苏看着嬴慎递过来的《劝学》首篇很是疑惑。
荀子的《劝学》别说首篇,全篇扶苏都拜读过,首版报纸也是选取了《劝学》首篇作为其中一个大板块。
但扶苏不清楚嬴慎递给自己《劝学》首篇是什么意思。
示意扶苏先看看,嬴慎老神在在的喝了一口水。
标点符号只有真正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明白到底有什么用,嬴慎可没有心思给扶苏从逗号开始讲解一遍。
见嬴慎没有要解释的意思,扶苏也只好放下手头上的事,先看看嬴慎给的《劝学》首篇有什么不同。
只一眼,便眉头一皱。
但扶苏相信嬴慎不会做多余的事,还是耐着性子看下去。
不一会,就全身心沉浸在纸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