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2)
因为没有什么事要做,我在这里倒是显得清闲。虽然不知道北京那边家人的情况,可是我还是不敢写信回去。我担心我的父亲一定会提着棍子坐火车追到上海来。我只是觉得现在很少,为了生活,我必须要装出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来。来到了上海,我才更深刻的觉得我是真的离不开商君秋了。
那时的淮海路并不平静,抵抗日货倾销的游|行队伍时常在那里经过。有一次,我闲着无聊,也想去那个队伍里去混混。商君秋立刻拉住我说:“不要去,那里一定有‘三大亨’的人。”
“什么三大亨?”
“这边的hēi • shè • huì头目,一个叫杜月笙,一个叫张啸林,还有一个叫黄金荣。这些都是shā • rén不眨眼的魔头。我们不要去搀和那些事情。”
“听着好像很乱的样子。”
“事实上就是很乱。”
商君秋毕竟是北京的名旦,在上海唱戏也是功到自然成。一个月来,商君秋唱了十多出老戏和新戏,把这片梨园闹得一片沸沸扬扬,《大公报》上也是时有他的消息,赞美之词更是溢于言表。
当时上海有两位有名的据评家,他们争论《打渔杀家》里的萧桂英究竟穿什么鞋,一说“鱼鳞洒鞋”,一说“黑薄底鞋”。到了后来正道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两派就一起要求沈君秋来唱一出,并以他的打扮讨一个正确答案。商君秋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初来上海,不能拒演啊。答应吧,但别马上演。然后赶紧问问北京的张五爷,他的话一准没错。”
后来,张五爷的回信来了,他说穿什么鞋都行,并请还说最好别演,惹了哪一边都不好。
商君秋还是演出了那出《打渔杀家》。演出那一天,园子里早早就挂了满客牌,那两派和看热闹的人在演出前一直斗个不停。第一场,商君秋扮演的萧桂英穿了鱼鳞洒鞋,第二场,他又换成了黑薄底鞋。
看到这里,台下的两派人忽然就像被愚弄了似的开始吵吵嚷嚷了起来。这时一个看戏的老人说:“人家换鞋没错啊,在江上打鱼穿洒鞋,回到岸上在自己家里换成鞋子,合情合理啊。”
这场fēng • bō就这样过去了,两派的剧评后来对商君秋表演表达的高度的赞赏,并说他年纪不大,心路很高。后来,商君秋为了表示对我出的那个鬼点子的感谢,特意带我去了一趟孔家花园豪吃了一顿。
那时为了唱那出《珠帘寨》,戏班又请来了白牡丹荀慧生,两个花旦的精彩演绎又是博得一个满堂彩。我为商君秋的成功感到高兴,又为自己的无能力为感到一些自卑。没有了父辈们的提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这里除了做苦力还能干些什么。商君秋听了我的烦恼笑着说:“你什么都不用干,我养你。”
我笑了笑说:“平生最吃不得的就是白食。”
后来,我去一家叫做清文阁的裱褙店里做了学徒。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还是因为这里自由一些,干完自己需要装裱的字画后就没有人再管你了,而且这里的活计也不累,老板的脾气也还勉强能够接受。虽然工资菲薄,我却觉得这样挺好,只少要好过那种笼中之鸟。
我和商君秋就这样留在了上海。
上海的冬天让人很不舒服,每天都是那么冷冷的,晴天的时候也不多,时不时的还会下起雨来。每当面对这个些个凄雨冷风,我都会忍不住想起远在北京的家。我问商君秋想不想回北京,他说他只要那么一个安稳且舒服一点的小家就行,至于北京还是上海,他毫不介意。但我知道北京是不会有的,我们只能选择留在这里。我一直想给父母写一封信,有的时候甚至都提起笔来,可是最后都放弃了。我还是不想失去眼前的生活。
商君秋在不唱戏的时候也会来我在家裱褙店里看看,看我干活或是看那些字画。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字画,他说:“将来有机会了,一定也要找个画家学学。”
那一年,我是第一次在外过年。我和商君秋就那样一起缩在被窝里从白天过到夜晚,从夜晚过到白天。饿了,就去做些吃的,不饿的话,我们就那么躺着,聊天,唱戏。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世界竟然可以过得这么纯净。
新年才过,一个叫做玉兰春的女子就带着两个青帮的人登门拜访。根据那个青帮流氓的说法,黄金荣是玉兰春过房认的晚爷,也就是干爹。而今,这位青帮里的头目一心要捧红玉兰春,所以她来这里就是想跟商君秋学戏,他若教的话,报酬相当优厚,如果不教的话,那么就立刻滚出上海。
商君秋没有选择,他只能收下这个颇为强势的徒弟。从那之后,每天上午就会有一辆包车准时过来,然后拉着商君秋到那家才落成不久据说是无比奢华的黄家花园。商君秋只能选择接受,我也一样。也许,我们可以短暂的逃脱命运的安排,但我们终究躲不过这世界的束缚。好在只是收了一个徒弟,每天看着他的离开,我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他的平安。
玉兰春底子比较好,而且天分也有一些,学起戏来并不那么费劲。商君秋后来把自己拿手的《虹霓关》让给了玉兰春唱,所以,到了后来,商君秋就再也没有唱过《虹霓关》。
学戏四个月后,那位有名的晚爷开始让玉兰春登台,并拿出大把的银洋收买报馆进行大肆报道。商君秋说,为了捧红玉兰春,那位黄姓的晚爷当真是不遗余力,天天都会带上一大批流氓打手分踞四座。只要黄金荣鼓掌,那些手下就会拼命地叫好。没过多久,玉兰春就成了上海共舞台的台柱。
商君秋对此很是不屑,可是想想自己的那个徒弟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沦为黄金荣的小老婆时,他又觉得她有些可怜了。
我和商君秋曾经奢侈的以为就这样生活就好,不增加新朋友,不拓展生活圈,两个人平平淡淡,直到终老。
可是自从收了这个玉兰春徒弟后,我们生活的范围却是无法控制的膨胀了。玉兰春年纪不大,性格温和,除了学戏,还会三天两头地拉我们去她家打麻将。我也在那时见过一次黄金荣,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所幸的是,这位晚爷来的时候很少。每次和我们一起拼到桌的人大多是那个叫做霍凡林的华捕,因为他的枪法准,所以就在法租界的巡捕房谋了一个洋差。
唱戏和麻将不知不觉就成了那时生活的主节奏。我们四个人也在不停的交流中日渐熟悉。玉兰春和霍凡林对我和商君秋的关系有些奇怪,我们故作轻松的说只是朋友而已,我说自己孤身来沪,又没有住处,只好找自己的朋友寻个暂时的安歇。
掩饰,又是掩饰,我们觉得自己的关系似乎是到了哪里都要掩饰。我觉得这样生活不如先前的那样轻松。
第17章
有一次,霍凡林在送我们回去后,悄悄的跟我们说他是喜欢玉兰春的,并希望商君秋这个师父能够帮一些忙。商君秋就劝他早点放弃,因为玉兰春的将来必定黄金荣那个老头子的人。霍凡林听了就哭着说:“那我就杀了黄金荣。”
商君秋立刻捂住他的嘴说:“你真是不要命了啊。”
“得不到玉兰春,这命留着也就没什么价值了。”霍凡林的态度很艰巨,这显然不是我们一两句话可以说的动的。
我们带着霍凡林回到了霞飞路弄堂中的那间寓所,然后压低着声音从各个方面陈说着其中的厉害关系,但是他始终不愿放弃。临走的时候,我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他并没有听进去,只是冷冷说:“在我心中,芳草就那么一颗。”
后来,我们就看到霍凡林和玉兰春之间渐渐多了一些暧昧,至于背后还有多少故事,我们从来不管也不问。我们来这里只是打我们的麻将,几圈之后,我们就回家,然后过我们自己的生活。
后来,霍凡林就悄无声息地在上海滩消失掉了。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