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赦大老爷的 > 分节阅读 330

分节阅读 330(1/2)

目录

这般?虽说薛家的底蕴不止那些,可就连薛宝钗都不得不承认,因着先前一事,薛家元气大伤。旁的不说,若是先前她出嫁能陪嫁个七八十万两银子,如今怕是只得二三十万了。甚至就连二三十万的嫁妆,都未必能够保证。

而薛家,除却钱财外,再无旁的吸引人之处了。

饶是薛宝钗拼命想要证明自己有多能耐,一点儿也不比贾家的姑娘差,却压根就没人想跟她比较。

元姐儿早已出嫁了,哪怕她从未穿过大红嫁衣,哪怕她最初仅仅是连名分都没有的侍妾,那也不是区区商户之女能够编排的。

而未出阁的姑娘里头,迎姐儿是长房嫡长女,偏她走的跟薛宝钗不是一路的,论诗词歌赋,十个迎姐儿也未必是薛宝钗的对手,可论起管家理事的能耐,她却远胜于只会夸夸其谈的薛宝钗。至于类似于琴棋书画或者女红绣活之类的,迎姐儿也一样不如薛宝钗,可谁又在乎这个呢?

还有探春,这位倒是跟薛宝钗一个画风的,无奈探春是庶女,薛宝钗丝毫不认为胜过探春有甚么值得骄傲的。

最后便是隔壁宁国府惜春了,然而那位小了薛宝钗太多,且性子娇憨得不像是个大家闺秀。偏真论起身份地位来,惜春才是贾氏一族长房嫡长女,那是连迎姐儿都比不上的人。

薛宝钗满嘴的苦涩,只能忍着满腹的心酸和委屈,强作镇定的望着诸人。

偏此时,王熙凤又开口道:“除了琮儿,宝玉的亲事也该相看起来了罢?虽说他年岁是还小,可慢慢挑不是更能挑着好的吗?左右琮儿和宝玉差了有八岁呢,又不互相妨碍的。老太太您就受点儿累,一道儿瞧瞧呗。”

说着,王熙凤拿眼瞧向薛宝钗:“宝妹妹,你说对不对?”

“别拿宝姑娘开涮,人家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怎么受得起你的编排?”那拉淑娴嗔怪的瞪了一眼王熙凤,又向薛宝钗道,“宝姑娘别介意,她这人就这副样子,心直口快得很,倒没甚么恶意,你别往心里去。”

王熙凤也忙笑着讨饶:“是是,太太您说的是,我这不是因着同二妹妹闹惯了吗?宝妹妹,你可别介意,千万别跟小姑母告状,要不然她回头可饶不了我。”

“凤姐姐说笑了。”薛宝钗面上的神情异常僵硬,又片刻后,索性开口告辞了。不想,眼见她要走,王熙凤也笑着凑上前去,说甚么都要跟着一道儿去给薛家太太请个安。薛宝钗没了奈何,只得由着她拉着自己往外走。

那拉淑娴见着这一幕,便知自家这儿媳妇儿也要闹事儿了,心下又是无奈又是好笑,这可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就是不知晓,将来十二会娶甚么人过门了。

☆、第235章

若说投胎转世全凭运气的话,那么嫁娶却是选择和运气各占了一半的。

当然,嫁和娶原就不是同一回事儿,毕竟这世上对男子和对女子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像男子,娶妻生子虽然重要,可自身的前程却是更重要的,因而只要有能耐,妻子如何其实并不重要,甚至甭管是纳妾还是置外室都无妨。反观女子,若是不幸嫁错了人,只怕这辈子就毁了。

也因此,那些个真正疼爱儿女的父母们,多半总是更在意女儿的亲事。当然,重男轻女的家庭另当别论。不过,至少在荣国府里,姑娘们所受到的关注还是比较多的。

像那拉淑娴,虽然口头上忧心十二的亲事,可事实上完全就是这么随口一提,压根就没往心上去。一来,她知晓十二是个有主见的人。二来,她还真不认为自家小子会讨不到媳妇儿。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十二的亲事若再不定下来,也许会影响到下头弟弟妹妹的亲事。可迎姐儿、璟哥儿的亲事都已经定下来了,这林家暂且不提,原就没打算这么早让姐儿出嫁,就连张家那头,因着迎姐儿比榆哥儿还年长了半岁,加上男子原就不在意晚成亲,故而也用不着发愁。

于是乎,在极为短暂的担忧之后,那拉淑娴便将十二的亲事彻底丢在了一旁不管。好在,她本人是不在乎的,可贾母倒还算上心。

发动故交旧友帮着寻摸亲事,贾母一方面努力为十二寻着匹配的姑娘家,一面也在给宝玉留心着。没曾想,十二那头是真容易,只要贾母稍微露出了一分意思来,对方就瞬间两眼放光,只恨不得立刻就将亲事定下来。然而,贾母仅仅是略提了宝玉,对方却立刻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有几个仗着交情不错,变着法子的询问璟哥儿如何安排,却在得知璟哥儿已经同林家姐儿说定以后失望不已。

贾母是偏心眼儿又不是真正的傻子,就算一次两次的没觉察到问题所在,次数一多,哪里还会不警醒?可惜,在警醒的同时,贾母并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只怪旁人没眼光,看不清楚她心爱的宝玉那无限的潜力所在。

等日子略久一些,贾母索性先将宝玉的事儿搁置在了一旁,只专心给十二寻找亲事了。倒不是贾母猛地醒悟了,而是她认为十二年岁大了,既过了科举也有了差遣,自是容易让旁人看到优点。宝玉到底还是个小孩子,等再过个三五年,也去参加科举,到时候只要金榜题名,完全不愁寻不到世家大族的贵女。

这想法极有创意,甚至连贾母跟前的鸳鸯在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都懵了好半响。

宝玉还小?

诚然,跟已经十七岁的十二相比,宝玉这个九岁的孩子的确很小,都快小了一半年岁。然而,其实九岁已经不算是孩子了,该是半大的少年郎。在珠哥儿、琏哥儿像宝玉这般大小时,已经上国子监念书去了。而十二在这个年岁时,已经将他三个舅舅折腾得死去活来了。可惜,九岁的宝玉除却念了最基本的“三百千”外,也就是对一些游记、话本子感兴趣。对了,宝玉于诗赋一途极为擅长,尤其是在灵气方面,那是连十二都自愧不如的。

可惜是,科举不考诗,赋倒是会涉及,却不是重点。科举的重点,从来都是经史子集以及策论。

因此,对于贾母认定宝玉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这种想法,连鸳鸯都无法昧着良心附和,只能微笑着表示沉默。

好消息是,到底是地位超然的国公夫人,哪怕最近这些年来,贾母压根就不曾外出赴宴,她的人脉依然很广。当然,这种人脉在旁的事情上压根就无法起到任何作用,要不然头几年贾母被贾赦逼得生不如死的时候,她也可以对外求救了。不过,虽说在旁的事情上没啥作用,可对于说亲一事,还是极为有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