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转机(2/3)
事情也是如此,没过多久,宫里传来消息,皇帝的意思,准备擢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尹、工部侍郎刘沉为相,消息传出,不少官员顿时哑然,几间权贵门第立即恢复平静。
刘沉是谁,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二,榜眼出身,授大理评事。从舒州通判做起,为官二十余年,为人正直,长于吏事,素有贤名。这些都不重要,毕竟拥有这种资历的官员虽不说一抓一大把,但也不在少数。
最重要的是,刘沉有拥立之功,当年章献太后刘娥执政,皇帝赵祯只是个摆设,一帮官员自然看不下去。纷纷要求刘娥还政皇帝,结果肯定不会没有成功,且其下场也可想而知。被刘娥借口贬谪外放,但是他们的行为皇帝怎能忘记,值得一提的是。带头的是范仲淹,而刘沉就是其中之一人,有这
”川寺在前。莫能与!争。一切自然小埃落定。就在某些人思绪起伏之时,殿外内侍宦官高呼升朝,文武百官列班鱼贯而入,恭迎皇帝缓缓从内殿而出,就待一个宦官托着长长的尖锐声音,喊出那句经典的台词时,一个身穿朱紫华服的官员横移两步,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本请奏。”
“刘卿但说无妨赵祯微笑说道。作为一个皇帝,固然没有果敢决断的霸气,但是宅心仁厚何尝不是臣民之福,起码不用担心皇帝突然翻脸无情。
那人正是不久前被擢升为参知政事的刘沉,满朝官员闻言,心中暗暗寻思”莫非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顿时觉得精神为之一振,纷纷侧耳聆听起来。
“为国举才,乃是为臣者之本份。”只见刘沉肃容说道:“但臣闻中书省任官遣职多由近臣举荐。日渐成弊,须知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
刘沉侃侃而谈,言语之中,极力反对近臣拉关系,走后门,任用无德无才之人,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新官上任,怎么也要显示下自己并非尸位素餐之辈,指出朝廷之弊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非也就是这个路数。
然而,这番话落入某些人耳中。却显得那么刺耳,怎么看都是在讽刺前些时候,他们拜访达官权贵谋求相位的行为,心中不由愤然暗骂:“心胸狭窄小人得志。”
更有人浮想联翩起来,怎么听刘沉之语,与范仲淹实施新政的原因何其相似,难道说,他也有这个打算不成?
“臣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应该予以革除这个弊政,使真正有才德之士纳入朝中刘姹说道。立时引得不少官员附和起来。
“刘卿之言,深得联心赵祯金口刚开,立即让某些人暗暗担心不已,随之又松了口气,只听皇帝继续说道:“你且写个折子,交由政事堂商讨,等此事定了个章程下来。再依令实施。”
“臣领旨。”刘沉退了下去。脸色有些黯淡,谁都知道,如果皇帝有心同意的话,根本就能直接下旨,不用交由政事堂商讨,而今这样说,分明是还没有下定决心。
赵祯微微点头,问道:“诸卿可还有事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