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迦南无念(今日再爆四更!)(3/4)
更多人不能够理解欲望的本质,不择手段后依然遥不可及,那便产生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种种苦难,陷入现实的泥淖不可自拔。
佛门的无,空,实际上是与天地大道同在,从虚无混沌中来,向一切皆空而去。
天地灵气蕴养万物,而万物终将化为一片虚无。
佛道的空,其实是一种归属,一种返璞归真。
唯有光阴永存,但光阴本身既无过去,也永无未来,它时刻从身边流逝,却永远无法捕捉,因此光阴永存,但也永远是无,是空。
只有体会到这一层,忘记一切,甚至忘记时间,才能真正做到五蕴皆空,将自己全身心交于天地,无我无念,与天地同在。
如此,才能敏锐地感知天地大道所化的每一丝一缕的天地灵气,自身如同汇水而成的深渊,让所有灵气自然地流入身体,汇聚在丹田子泉。
如果不把自己忘记,自己就是一个坚硬的石头,而不是盛水的水缸。
第二阶段,则是将天地灵气随经脉运转全身,润泽身心,蕴养慧根,可与第一阶段同时进行。
天地灵气因人而变,因功法而变,它在佛门可以称为佛门灵力灵气,在儒家可以养成浩然正气,在道教修成道家真气,甚至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派系。
因为天地灵气来自无,去如空,它可以无形,也可以万变。
天地灵气本身虚无,但蕴含着天地大道,天地能量。
天地灵气润养万物,而人本是万物之一。
因此将天地灵气从身体运转,积蓄能量,蕴养身心,虽然是人借助功法主动而为之,但却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迦南无念经比一般功法高明的地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汇聚在子泉的天地灵气,引导至全身,遍布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哪怕只是手上的一根毛发。
在此过程中,身体因越来越接近天地大道,容纳的天地灵气也越来越多。
自然而然的,身体将会发生变化,除了身体更加强壮坚韧,以承受天地灵气释放能量,即施展神通时的冲击。
身体内部也紧跟着逐步发生变化,身体作为灵气的容器的作用更加明显,修炼佛道的具体表现为丹田内容纳灵气的子泉拓宽成玉池,再拓展为佛海,直至无边无际,成为广大无边的天地灵气的一部分。
而修炼佛道的象征——诞生于人头中神庭的慧根,也不断地得到滋润,渐渐萌芽、成长,长成菩提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