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雪梅》(2/4)
心情极度郁闷之下,他写了一篇《芳草赋》发了一通牢骚,然后就跑到终南山当起隐士来了。在山中,他跟随道士们学道术,据说颇练得一身辟谷的好本事,好些天不吃饭,照样有力气吹牛。
后来在山上熬不住,一直都琢磨着如何下山觅个官儿做做。
蛇有蛇道,鸟有鸟道,最后卢藏用选择了隐居作为自己入官的路径。
也许觉得奇怪,怎么隐居也成了做官之道呢?
在古代,一个人要是下定决心做隐士,别人便觉得他淡泊名利,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孔夫子曾经“曰”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虽然大家都好色不好德,但不管怎样,面子上的工程还是要做足的;所以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有“德”的隐士,人们都要想方设法把他弄出来做官(你想一个人高尚?没门!)。
假隐士就是瞅准了人们这种心态,才躲在山中沽名钓誉。
看官们不妨想想,天下偌多名山大川,哪里不能隐居?要不是心里打着歪主意,哪里用得着非杵在终南山里头呢?终南山离大唐帝国的伟大首都非常近,站在山上都能望到大明宫的屋脊。
要是在终南山中隐居,一有了名声立马便能被皇帝老儿知道,然后便能顺利地进入官场了。这与请公关公司炒作自己是一个道理,不但效果比单纯的炒作好,还省了炒作经费。
卢藏用苦心孤诣地在山中混了好些年。皇帝在长安办公,他就住终南山;皇帝移驾洛阳,他就跟着跑到嵩山隐居。于是大家都知道这小子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赠给他一个“随驾隐士”的外号。
还好,武则天知道了这个人的存在之后,终于把他请出山去了,赏了他一个左拾遗的职务。
左拾遗虽然是八品,比县令还低了一级,但却是引人眼热的清望之官;同时,因为是在天子身边工作,容易升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