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9(2/2)
彭城之战结束,冀州刺使心知所图无望,遇青州、并州合兵包围,只能开城门投降。
因桓容有言在先,冀州刺使性命得保,暂被押往并州,空出的权利,由桓汉派遣的官员接手。
对此,并州和青州刺使并未多言。
愿意很简单,秦玚领兵在西海,秦玖带兵驻守朔方。从雁门郡到渔阳郡一带,都是秦氏兄弟的心腹。加上留在三韩的刘氏部曲,以及漠南的数千胡骑,秦氏的力量仍不可小觑。
一旦这些军队南下,对两州的威胁着实不小。
再则,西河郡仍为秦钺牢牢把持,兵力不多,却是各个精锐。
并州刺使不敢轻举妄动,以免招来秦玖的疯狂报复。
不知出于何因,无论中原打得多热闹,秦玚和秦玖始终按兵不动,牢牢守住边界的战略要地。
仅有知情人晓得,西海、朔方和长安之间的联络从未断绝,只要秦璟一声令下,大军即可大举南下,直扑桓汉大军。
至五月中旬,桓汉大军终于扫清通往咸阳郡的道路。
消息传来,长安城内流言纷起。
朝会之上,不下五人请秦璟下令,调秦玖和秦玚的军队南下,同汉军殊死一战。
秦璟却没有点头,只令调集咸阳郡内将兵,征召青壮。
“为防胡贼南下,边军不可轻动。”
朝会之后,秦璟离开光明殿,摆驾椒房殿,请见刘太后。
彼时,刘太后和刘淑妃皆在内殿,陪着说话解闷的美人却是不见踪影。
见到秦璟,刘太后令宦者和宫婢退下,叹息一声,道:“战事如此,阿子可有决断?”
秦璟端正衣冠,向刘太后姓稽首礼。
“儿当日立誓,驱逐贼寇,恢复汉室,一统中原。如今,怕要令阿母失望了。”
刘太后摇摇头,沉声道:“我并未失望。”
秦璟直起身,静听刘太后教诲。
“阿子挥师扫北,荡尽贼寇,恢复汉家,我欣慰尚且来不及,何言失望。
“但……”
“上天之意,非人力可更改。”刘太后继续道,“阿子既有决断,自当义无反顾。我同你阿姨这般年纪,何事未曾见过?”
秦璟没说话,许久方才点头。
“阿母,阿兄送来书信,诸事俱已齐备。明日,我既命人送阿母阿姨往朔方。”
刘皇后和刘淑妃都清楚,这一别很可能成为永诀,眼圈不禁泛红。闭上双眼,仍止不住泪珠滚落。
“儿拜别阿母。”
秦璟再行礼,额头触地,久久不起。
回到光明殿后,很快宦者来报,壮武将军染虎请见。
秦璟稍一沉吟,宣其入殿。
“陛下,”染虎入殿之后,俯身在地,郑重道,“仆有一请,请陛下恩准!”
秦璟看向染虎,道:“起来说话。”
染虎没有站起身,仅仅抬起头,右脸横过两条刀疤,一条明显是新伤,伤口皮肉外翻,尚未结痂。
“请陛下听仆一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旦长安不可守,仆等愿护陛下往漠南!”
秦璟坐在屏风前,许久没有出声。
阳光投入殿内,两人的影子落在地上,越来越长。
太元九年,六月,刘太后和刘淑妃乔装改扮,由甲士护送,北上朔方。
同月,汉军攻破咸阳郡,顿兵长安城下。
第三百二十二章
长安历史悠久,始建于西周。
周文王时建酆京,周武王时建镐京,后世合称为酆镐,是为周朝国都,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城市。
经过西周的强盛,东周逐渐走向衰弱。
前期春秋争霸,后期战国征伐,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定都咸阳。长安成为秦都的一个乡聚,是秦宗室长安君的封地。
秦二世而亡,楚汉争霸,汉高祖击败西楚霸王,定鼎中原。
西汉立国,定都长安。
汉高祖命丞相萧何主持营造都城,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长乐宫,后又建起未央宫。
至汉武帝时,西汉国力达到鼎盛,先后修建了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建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别宫等。
东汉末期,群雄并起。
三国之后,西晋短暂统一。永嘉之乱后,五胡内迁,窃踞中原,长安先后被几个胡族政权占据。
东晋时期,氐族实力一度强盛,建制称帝,以长安为都。
秦氏坞堡异军突起,先下邺城,后下长安,驱逐慕容鲜卑和氐人建立的政权,统一北方。
秦氏同样选择定都长安,在桂宫的基础上重建宫室,并在城内建造坊市。长安气象日渐恢复,都城人口逐渐增加,但因多年战乱,北方人口锐减,这时的长安城,同两汉时期仍有不小的差距。
秦氏入主长安,决意大力发展生产,奈何天灾**不断,北地谷麦连年歉收乃至绝收。
虽有南地和西域运来的粮食,想要支持几十万大军的口粮,还要赈济国内灾民,实是捉襟见肘,一日比一日困难。
桓汉军队大举北上,连-拔数城,自身的战斗力是一则,秦兵缺粮、军心不稳又是一则。
如果不遇连年天灾,秦国粮食充足,桓容绝不会轻易北伐。即使他想,郗愔和谢安也不会答应。
秦国缺粮,将士和百姓都吃不饱,军心不定,人心不稳。遇大兵压境,胜利的天平自然会渐渐倾斜。
如果秦国不缺粮,将士百姓都能丰衣足食,论个人的战斗力,实际上高于桓汉士兵。尤其是秦国的骑兵,横扫漠南,驱逐贼寇,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桓容铁了心要打,倒也不是不可以。
但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伤亡必定会几倍甚至几十倍上升,到头来分出胜负,却是汉室实力大损,予外族可趁之机,重演永嘉之后的惨祸。
“天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