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3/4)
之前在台城,褚太后提及幽州,言辞间说是委屈自己,难保不是明知此事,仍要隐瞒消息,安抚住亲娘,让自己老老实实奔赴幽州,不在中途出现波折。
对晋室而言,袁真属于叛-臣,必当诛之。
桓容和袁真对上,假若胜了,朝廷免去一桩心事,无外乎给些嘉奖;若是败了,便能以此为借口从流民中征兵,既能灭掉袁真,又能增强自身实力,还可收回让人眼红的盐渎,可谓一举三得。
指责朝廷隐瞒消息,让他来送死?
古时交通不便,寿春距建康千里,只需推脱路上遇阻,大可成功甩锅。
在这件事上,桓大司马和褚太后采取的手段不同,目的却极其相似。
该说是讽刺?
桓容嘴里更苦。
这件事郗刺使知不知道?
他不敢想。
如果唯一算是牢靠的盟友也是背后推手,他今后该相信谁,又敢相信谁?
他突然理解了南康公主曾说过的话。
世事无奈,有的时候,不是有实力就能万事遂心。想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脚踏入圈套、无奈憋屈死的还少吗?
不过是一个幽州刺使,就让自己成为对抗袁真的盾牌,又拉入和秦氏坞堡联络的网中,随时可以成为弃子,当真是要压榨出最后一分利用价值。
如果桓容不是当事人,百分百要对褚太后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谋略和手段,当真不是寻常人能玩得转的。
“让秦兄见笑了。”桓容苦笑,莫名的觉得憋屈。
“容弟可曾想过,今后的路怎么走?”
“怎么走?”桓容依旧是苦笑,“走一步算一步吧。”
李夫人曾说过,想要在乱世立足,必定会手染鲜血。
仁慈未必结成善因。
桓容吃下这记教训,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容弟,我之前所言依旧有效。”
“什么?”
“如有一日,容弟无意留在南地,可持青铜剑往秦氏坞堡。”
“我记住了。”桓容点点头,真心实意的笑了。
有南康公主在,非到万不得已,实在走投无路,他绝不回弃晋北上。但是,秦璟能说出这样的话,的确让他暖心。
被阴谋诡计环绕,周身缠绕着蛛丝,步步都是陷阱,处处都是困境。
秦璟愿意伸出援手,无论目的为何,都让桓容心存感激。
雨水渐渐停歇,阳光破开云层,地面留存的水洼反射粼粼波光。
一道彩虹横-跨半空,一群和褐灰色的鸟飞过,貌似是北归的大雁,队形虽然漂亮,叫声却着实有些刺耳。
桓容走出车厢,利落的跃下车辕。
单手搭在额前,眺望犹如水洗的碧空,心头的阴霾渐渐飘散,脸上不自觉现出笑容。
“使君,可要继续往淮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