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 37 章(1/2)
赵厂长回来后,包都没放下就去找周苇。
“小周呀——”
他推门进来,外间一个人没有,就连桌子上的材料都不见了,赵厂长纳闷,他夹着公文包朝韩指导员喊去,“老韩,小周呢?咋不在?”
赵厂长一直忙着计划书的事,不知道兵团里发生的几件大事。
荒北报纸上刊登了那篇文章,徐朗被团长退出去作为证明兵团彻底清除队伍的例子。现在的形势,小人成片出动,一波接着一波,大城市的□□初具规模,尤其学校里面,他们打着领导的旗帜,打着政策的口号,打着方针的名义,开始兴风作浪,被牵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韩指导员在操作一系列事情的时候毫无波澜,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先下手为强,与其被动应对别人的进攻,不如先铲除对自己不利的人。
袁光棍就是。
他似乎迷上了这种感觉,当然,他自己也清楚这是不对的,但这种不对在安危面前不值一提。
再说,不止他一个人发生了变化,团长也是,从决定推出徐朗到以强硬手段控制住了知青点舆论。
没有人敢为徐朗辩驳一句,一是证据明显,当然大部分是伪造的,二是上面作出了指示,谁也不敢反对。
孟慧直接吓尿了,她参与了打倒周苇的行动,可结果直接来个逆转,徐朗成了八项罪名的主人。
当看到报道以及处置通告时,她汗毛直立,凭空生出了一种对周苇的恐惧。周苇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可以毫发无伤而徐朗成为人人喊打的坏分子?
问题一直盘旋在她脑海里,导致她已经好久没睡个安稳觉了。
周苇两个字已经成了她恐惧的来源,她时不时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在快要有结果的时候,周苇说了一句话,就一句话啊!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孟慧不是傻子,徐朗被推出肯定有周苇推波助澜,甚至是精心策划,虽然她心里不想承认,但是很多东西都说明周苇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好欺负,这个女人的手腕比男人都强悍。
但这猜测只能烂在肚子里。
一来说出去没人相信,还会惹火烧身,二来她害怕,是真的害怕,她害怕自己会和徐朗一样,无声无息中被周苇搞死。
韩指导员看赵厂长灰头土脸进来,笑骂道:“你逃难回来的吧!邋遢!”
赵厂长脱下外套,“别说了,从县城赶回来的。”
他往四周看去,没有周苇的影子,于是问韩指导员:“周苇同志呢?我有事找她。”
韩指导员给赵厂长倒了杯水,“周苇啊,辞职了!”
“什么?辞职了?!”赵厂长又惊讶又惊喜,辞职好啊,之前他还想怎么跟韩指导员说他想要周苇当他秘书,这下子可好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赵厂长端起茶杯就喝,咕咚咕咚全灌上了,末了咂摸咂摸味道,“换了呀?”
以前喝着有种麦子的清香,现在啥也没有了,就水的味道。
韩指导员话里有话说:“是啊,换了,都换了。”
脸上的面具换了一个,心里的面具换了一个,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哨声,有人高声喊着“红/卫/兵时刻准备着”。
韩指导员笑了笑,把心里的感伤压下去,大家都在换,他自然也要换个彻底。
“为啥辞了?”赵厂长没怎么听明白韩指导员的话,也没有追问,而是问了下周苇的情况。
“没啥,就是兵团改建,助手这个岗位被取消了。”韩指导员没有说实话,徐朗的事属于兵团内部事件,且关系很多方面,不方便跟别人说。
改建?听着外面的哨声,赵厂长没有疑问,以为单纯就是这个原因。
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兵,他得回去好好补补这些天的消息了。
韩指导员给自己到了一杯茶说:“周苇在马厩那边。”
看着老赵的样子,他已经猜出来一个大概,以周苇的水平,稿子定是没有问题。老赵匆匆回来,肯定有事跟周苇说,他觉得要不就是稿子的问题,要不就是会议的问题。
韩指导员心不在焉地端起茶杯,大脑飞速运转,稿子,会议,加上辞职信,他隐隐察觉出了真相。
但察觉出了又怎样,除了进一步佩服以及赞叹周苇的高瞻远瞩外,别无其他。
人往高处走,周苇能有一个好去处也是他所希望的,周苇的能力,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游刃有余,不需要他过多的操心,反而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他觉得自己不如周苇果敢。
老赵那里斗争应该没有兵团激烈,周苇离开兵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他伸出手拍了拍赵厂长的肩膀,嘴里那句好好照顾周苇一直没能说出来。
赵厂长没能理解韩指导员的意思,站起来拿着外套夹着公文包,“那行,老韩,你忙吧,我去找小周。”
韩指导员看着赵厂长的背影,自嘲一笑,看老赵火急火燎的样子,周苇啊根本不需要别人的照顾,当然,也不需要他的照顾。
他静静看着茶杯里的水,努力回想麦香的味道。
赵厂长到了后,朝屋里喊去,“小周,在吗?”
周苇打开门,她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是赵厂长啊,快请进。”
赵厂长不知道内情,看周苇的样子似乎没有受到辞职的影响,他心里想说周苇心胸开阔。
这胸襟可比大老爷们敞亮,像他们厂子里,涉及到辞退之类的,一个个撕破脸,恨得不把厂子的东西都搬走。
都说好聚好散,可有些人就不明白,走的时候少算计一点,以后有事,还能找厂里帮忙,而如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大打出手,以后求人的时候可就没那个脸面了。
赵厂长遇到过不少闹事的人,心里烦的要死,如今见到周苇这样,对于周苇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文书能力是一方面,当秘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为人处事。
秘书是领导的左膀右臂,秘书为人处事的高低对领导有直接的影响。
赵厂长坐下,把公文包放在腿上,笑着对周苇说:“小周,你那稿子写的太牛了,孙部长和陆省长直接听呆了!”
这么一说,他不免想起来开会时的场景,即便现在回忆起来,心情也是激动不已。
想他以前开会,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都是倒数的水平,加上书记使绊子,以及大学生不重视,有时候他都愁着发言,在自己厂子里还好,反正都是自己人,丢人也不怕,但出去开会,他那叫一个张不开嘴,稿子的水平他还是能看出高低的,他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生怕闹了笑话,丢了厂子的脸。
在会议上,他头一次体会到别人刷刷刷的目光,那感觉太爽了,所有人都看着你,等着你讲话,目光炙热让人不注意都难,而他以前,谁理会他呀,每到这种场合,他就是一个充数的。
赵厂长是把周苇一顿夸呀,倒不是那种虚情假意的,而是真情实感的。
他能在会议上大放异彩,离不开周苇,要是没有周苇,他就跟前面两位老兄一样,甚至还不如前面两位老兄呢,所以这功劳九成以上是周苇的。
周苇笑笑,“是赵厂长准备充分。”
周苇这句话没说错,大概因为笔头差,赵厂长在这方面特别细致,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认真研究了。
“你啊,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对于周苇的夸赞,赵厂长很受用,他拍着大腿哈哈大笑。
周苇抿嘴,静静看着,从头到尾都没有提秘书的事。
赵厂长没想到周苇如此沉得住气,他原以为周苇会向他求助,毕竟周苇现在没有工作,而他作为厂长,怎么说也有点权力,另外稿子的事,周苇向他要功劳说实话没有一点问题。
害,赵厂长笑了笑,刘备都三顾茅庐,他就不再摆谱了。
“小周啊,你有没有兴趣来我们煤厂啊。”
周苇浅浅一笑,“挖煤采矿我帮不上忙。”
嘿!赵厂长眼睛一眯,他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周苇还在那里跟他装傻充愣。
搁着早先他在部队的脾气,早就拍案而起走人了,但现在不行呀,他得求着周苇。
不说别的,单一个数据分析,他就得对周苇客客气气的,当时他在读的时候,领导眼底的光他不是没瞧见,主要是他自己也清楚这是稿子里的一个创新点,前些年赶英超美的口号喊了很长时间,煤厂也根据这个指示加大力度,引进国外技术,包括数据分析应用方面,周苇不知道从哪里学的,把数据给弄的漂漂亮亮,还和国际接了轨,这可是很大的进步点!
可这东西,他倒是想问但没基础听不明白呀,会议一结束他快速离开的原因之一就是怕领导问起来,真要问起来了的话,他可一点不知道,到时候不仅没给领导留个好印象,还惹了领导生气,得不偿失。
尤其是孙部长的样子,他一想起那双眼睛心里就发麻。
数据便是周苇留的后手,她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谁读,都会引起重视,而第一被关注的东西就是数据,领导只要不傻,就能明白其中的价值。
现在是赵厂长把绣球抛出去了,但这收回绣球的能力只有周苇有。
赵厂长自然也明白,反正现在他被磨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只得笑眯眯说,“小周啊,是这样,我想请你当我的秘书,你放心,厂子那边和书记那边没有问题,你只要当我的秘书就行,不需要操心别的,而且任务也不多,就是写写稿子之类,你也知道我稿子不行。”
赵厂长语气诚恳,不像方才一样端着领导的架子。
周苇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停顿了一会儿才说,“赵厂长的能力我是相信的。”
当秘书,就要当的光明正大,赵厂长越重视对她越有利。
而方才赵厂长明显诚意不够,且动了让她幕后写稿子的心思,就像会议这次一样。利益面前,亲人都能反目,周苇要的是和赵厂长利益一致,而不是互相算计。
没有比秘书和领导的利益更一致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