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意料之外的结局(2/3)
而然册封高澄,元善见则实出无奈,只能通过用这种高澄不稀罕的方式方法,希望来暂时稳住他的人和他的心。
高澄以后再参加朝拜时,元善见不再高呼他的姓名,说高澄如何如何,而是变改其称,只呼官职。
“大将军,或是大齐王”
高澄在上殿时,也不用急匆匆的迈着小碎步,以彰显对皇帝的尊重和诚惶诚恐。
他可以大踏步慢悠悠的走上去,还可以穿着鞋挎着剑,总之是和其他臣子的待遇区分开来。
犹如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团体组织不失时机的欲以发文确认,大肆鼓励这种活动像更为深广的层面发展一样,高澄都已经骂他狗脚朕,而且还带兵杀进皇宫,对他怒怒而视着。
这些劳神式的礼仪,早已和高澄没有半毛钱关系。
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明确下来,一边倒的支持元善见。
倒显得自己不失大方,搞不好还能缓解和皇帝之间的紧张关系。
高澄不会仅仅满足于这种形式,无论再怎么支持皇帝,妥协皇帝,不闹腾,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君上臣下,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高澄需要的是颠覆。
彻底的颠覆。
以取而代之的形式来改变二人之间的地位。
为了帝国永固,高澄做了一个试探。
趁着晓星残月二返皇宫,请魏帝立皇太子,提出让元善见尽早确立帝国未来接班人的战略构想。
“陛下,您知否,现今东魏在你的统治之下摇摇欲坠,如寒秋中的一片落叶也,臣澄望陛下高明,立太子,稳社稷,乃永固大魏河山”
立太子不是高澄的真心话,按照他的如意算盘,元善见清楚的知道元家人都是什么德行,应该顾大局,识大体,高调的让贤,将那一席皇位腾出来让给他。
元善见天真的以为,高澄是被自己的天恩浩荡给感动了,良心发现,正欣慰之余,毫不犹豫的立长子,元常仁为皇太子,侄子元义隆为监国,这感情好里面没一点高澄的事了。
口头的圣旨刚颁布下去,令高澄大跌眼镜,大失所望,恨元善见恨的骨髓里都痒痒。
“见痴,既然你不识时务,休怪我对你不客气了。”
高澄痛下决心,给皇帝来了个狠招,将元善见幽禁在邯彰殿,并召集心腹,散骑长侍陈元康,礼部尚书杨铵,黄门侍郎崔济舒,在邺安殿密谋抢班夺权的具体策划。
“陈元康你负责邺城的安危,杨铵负责布置和埋伏兵将,崔济舒职责不变接着监视见痴”指元善见。
准备执行之际,意外却发生了,高澄厨房里的杂役,兰钦,原本是南梁大将兰良的儿子。
在跟随父亲北伐东魏的时候,被崔济舒献计所擒。
四千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路战斗力爆表,硬是打退南梁一万兵马,兰钦没来得及逃跑,做了俘虏。
高澄安排他在府内的厨房,做了一名下等的杂役,兰良曾多次写信请求高澄高抬贵手。
“高公何以蓄扣钦,望高公网开一面放钦儿回国,老夫年事已高,身边须有人顾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