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纺织工业(2/2)
当然,总办府也支持老百姓组成大小规模不等的仿织作坊,而生产出来的丝绸布匹,同样以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统一收购。
北方的台北、基隆地区从事农耕的老百姓占八成,因此闲暇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得知总办府的这项政策后,纷纷群起响应。
忙时农耕,闲时养蚕纺丝,这给琉球北方领地老百姓带来安定生活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总办府采购生丝或者成品丝绸布匹,就是一种保障,因为不怕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而且官方收购也不会被压价。
老百姓对这种保障性政策,自然一百二十分的赞成和拥护,因为这就是一份不错的额外收入,而且还是一个很硬的铁饭碗。
所有东西自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让琉球出产的纺织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总办府还从诸国中请了一批技艺熟练的老纺人,让他们到琉球受业传授。
巨大的劳动积极性,带动了琉球坊织工业的飞速增长,丝织品的种类也日趋齐全,成品花色也是越来越繁多,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纱、绢、绫、罗、绸、缎、锦、绮、绒等各类丝织品应有尽有,而且每类又有许多不同的花色品种。
诸国各地拥有的绫罗绸缎,都被总办府想方设法的把师父挖过来了,并且号召琉球各地的织女勤加学习,因为人数众多,其中也不乏天才女子很快便学成而去。
于是一场纺织风暴,就席卷了琉球北方领地。
主管部门的人看着送上来的丝织样品,经过短暂培训的他们,直接当场就头晕了,若不是一旁有人介绍,他们根本就分不清楚什么是什么,就算是有人介绍,他们也是听的一知半解。
例如罗就有:花罗、素罗、刀罗、河西罗、秋罗等,光是泉州一处就有硬罗、软罗、明罗,其中花罗分类就有五十五种,若是再加上其他的,怕是已经超过五百。
绸的种类也是不遑多让,其中就分有:线绸、绵绸、丝绸、杜织绸、绫机绸、绉绸、纹绸、春绸等等……
不用笔一一记下来,根本就分不清楚,因为后面还有,纱、绢、绫、缎、锦、绮、绒几大类,可能是练习时间短,这些纺织品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瑕疵,不过好在数量庞大,而且欧洲也有足够的市场。
教育才是强国根本,优秀的人才才是推动地方发展的动力,一座座学堂也在台北、基隆等地开始建设,除大顶山振华学堂以外,一座新的高等学府也将在琉球诞生。
北方第一座学府奠基,纺织业轰轰烈烈发展的同时,南方的安抚与规划也终于走上了正轨。
从北往南,总办府依次规划得有: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八座城市。
后续移民过来的人,会以这些地方作为圆心,向周围逐渐辐射开来,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
现在的琉球南部,大部分地方都只是一条细长的土道相连,根本无法支持琉球的经济发展,所以修建道路成为了总办府的第一要务。
奈何人力不够,根本不能用于大兴道路建设,加上在原始丛林中开建道路,疟障的威胁又一直伴随着众人,因此道路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动工,这时的彭阳突然很希望少爷能通过那个请求。
琉球总办府发的信件还在漂洋过海前往胶州,而胶州却是真正的热闹吗?街头巷尾都挂上了红色的绸布与红色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