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建军马场(3/3)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
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吉米·奥尔森在那里介绍,希罗·唯就在一旁翻译,这个时空男人对于战马的热情,就相当于后世男人对跑车的热爱。
尽管吉米·奥尔森了一大堆听不懂的地方与奇怪名词,但纪大刚依旧是专心致志地听着,好像在听着一台跑车的数据一样。
吉米·奥尔森继续道,“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
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
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德国的汉诺威马与荷尔斯泰因马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
听到这匹马的性能这么好,纪大刚恨不得立刻骑出去试试。
王新听着吉米·奥尔森如数家珍的话,觉得这次自己是真的挖到宝了,不管韦顺花了怎样的代价把他情来都值得。
因为这批战马是从琉球缴获过来的,所以数量并不是很多,其中三百匹战马为乘骑型战马,属于欧洲轻骑兵范畴,搭载荷兰火枪兵组成枪骑兵,另外八百匹战马属于挽马,主要是用来驮运货物和拉动火炮,荷兰战马是仅次于西班牙战马的欧洲第二流行战马,为荷兰的殖民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根据精武门从马尼拉传来的消息看,荷兰人在远东也有马场,最大的一处马场就位于巴达维亚。
得知王新要建属于半岛自己的马场后,纪大刚与温录为也是积极响应,特别是纪大纲,兴奋得直接答应从后勤部出一笔钱建马场。
看到纪大刚这个铁公鸡也愿出钱,王新也是非常兴奋的,可是马场建在哪里才合适呢?
琉球倒是有地方,不过气温的问题会影响战马的力量和耐力,优良的战马都是在酷寒之地培育出来的,因此王新希望在北方弄个大型的军马场。
辽东倒是可以,不过王新的金州卫地方太,几万匹战马在金州到处溜达的话,老百姓的庄稼可就遭殃了,金州太也不利于战马的奔跑训练。
东北平原是一个好地方,沃野千里,水丰草肥,然而王新却是不敢把马场建在那里,因为那里是蛮族的地盘,与他根本就没有关系。
苦思冥想的纪大纲垂头丧气地道,“少爷,如果不打败蛮族,那我们就没有养马场,然而没有足够的战马,我们又不能打败蛮族。”
纪大纲双手一摊,满脸无奈的道,“这不就是一个死循环吗?”
纪大刚想得抓耳挠腮,一旁的温录为也没好到哪里去,从北想到南,根本就没有一处适合建军马场的地方。
看到两人无奈叹气,王新笑着道,“谁我们没有地方建军马场的?我们不仅有,而且还不止一处好地方。”
两人目光齐齐看来,异口同声的问道,“在哪呢?少爷。”
王新神秘莫测的道,“在北方大海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