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列阵而战(2/2)
不过留给他思考的时间已经用完了,因为对面的半岛叛军已经列阵完成,并且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大军方阵。
己方明明列阵时间比半岛叛军早,现在半岛叛军都已经列阵完毕开始移动,而自己中军前方目前还在闹哄哄一片。
萧骥气愤的骂道,“督战队眼睛都瞎了吗?看看军阵前方乱成什么样子了。”
随着督战队入场,勇卫左营的进军方阵很快就准备完成。
大阵最前方由两个督尉兵马组成,中军则是萧骥带着约两千名精锐骑军在那里督战,而左右两翼则各有一个督尉兵马。
前方大阵,战兵、辅兵共四千人排成两个大横阵,从阵型就可以很清晰地判断出,萧骥是想先试探半岛叛军的实力,如果战况不错的话,他就接着投入左右两个步阵加入战团,如果情况不妙的话,那就看具体分析了。
萧骥要么把中军骑兵大阵压上驰援前方作战,要么干脆全军一起压上以图挽回败局。
不过这些都是他推演出来最糟糕的情况,“未言胜,先言败”,这是一个好将领的首要条件,这说明了萧骥的确是一个好将领。
但在萧骥的内心深处,他可不认为自己会败,他的最佳作战方针是,让前方大军击溃半岛叛军,然后自己再率中军追击,让左右两翼迂回包抄,从而全歼这股叛军。
半岛军阵则非常简单,两千陆战团加两千海军陆战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横形方阵,在受到骑兵突袭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聚成一个空心方阵,剩下的两千人与一千蛮族骑兵则是留守军营。
军阵移动,伴随着“沙沙”的密集脚步声,董树随着军乐的鼓点慢慢朝前行进着,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的他也已经身为营长,他站在自己营组成的小方阵右侧,腰间的武装带上挂着两把装好dàn • yào的shǒu • qiāng,手中握着一把唐古刀,脖子上挂着一个铜哨,一身鲜明的军官服装,让他有些朝气勃发。
他左手边是老搭档陈久敖,只不过他手中拿着的不是军刀,而是一把线膛枪,腰间挂着一把便携式钢制刺刀,他的这身装备就是一个标准的步兵火枪手。
在董树右侧几米开外,炮兵弟兄们正人喊马嘶地将十门野战火炮拉上前线,其中四门为八磅短管榴弹炮,剩下的都是长管八磅加农炮,长管八磅加农炮主要用于远程打击。
而短管榴弹炮就是一千米内近战武器了,它可发射实心弹、开花弹、葡萄弹、散弹、链弹,是最优秀的陆战火炮之一。
此时已经有几门火炮被推进入预定地点,炮兵们用工兵铲飞快地挖着简单的炮位工事。
炮兵阵地并不止这一处,三十门各式火炮主要分为了三大块,以三点火力进行炮击,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火炮的优势。
毕竟这场与勇卫左营的战争火炮才是主角,其实不只是这场,几乎在半岛的每一场战争中,火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第一场平度反击战到到前段时间的金州战役,因为对手不了解火炮,所以几乎每次都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不知道经受过吴国炮火洗礼的勇卫左营,是否能承受得住半岛的炮火打击。
毕竟吴国那种删减版的实心火炮,可不能跟半岛的强大火力相比。
右则的炮兵们一边卸下拉车的挽马,一边紧急安放火炮、装填dàn • yào,同时也在火炮阵地周围布置防御网。
第一道防御网自然是防骑兵冲锋的铁蒺藜,不过那些铁蒺藜都被一条条绳子串起来了,这样一来回收时就会方便许多,同时炮兵阵地需要前移时也能更快推进。
第二道则是三面倒刺铁丝网防线,为了打造这些铁丝网,可耗费了兵工厂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因为没有连续拨丝机及镀丝设备,这些倒刺铁丝网,可都是兵工厂人工结合断锤慢慢敲出来的,不过为了炮兵阵地的安全,不管花销多大都是值得的。
第三道防线,自然就是一个连的步兵防御阵地了。
加高的哨楼之上,高寻与宋文霆,正用千里镜津津有味地观察着,因为双方阵地选在三里到五里范围内,所以此时的他们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他俩身旁则站着四名旗语手,随时用来传输军令,哨楼下方还有五面硕大的战鼓,以及一些扩容后的号角。
军乐不仅能鼓舞士气,同时也是这个没有即时通讯年代里的重要传信工具。
看到敌方进入射程,六门校准炮同时发出了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