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荷兰东印度公司(2/2)
但打下手的人却不一样,精武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李小六,而情报部却是白付在负责。
书房外,刘大锤抱着一大摞资料走了进来,把情报放到王新桌上后,刘大锤才开口说道,“少爷,这些都是精武门关于荷兰人的所有情报。”
看着桌上军情部拿过来的资料报告,王新摇头说道,“终究还是成立时间太短底蕴不够,这资料都比人家精武门少一大沓,看来军情部还要多加努力啊。”
资料抱过来,剩下的时间便是无聊的查看,虽然王新只是大概查看一番,但从中午看到日落西山,他也才看了1/3而已。
虽然王新只了解了1/3,但一些大概信息还是得了出来,其中介绍得最多的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自从1602年成立以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已经跨越了四十多个年头,在这四十多年中,公司从一开始仅有六艘船的微小规模,发展成了如今每年都拥有百余只武装商船往返本土与巴达维亚之间。
除此之外,如今公司在亚洲地区还有50多艘各式战舰,和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国广船,在这四十多年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领地在这四十多年间也扩展了很多倍,从巴达维亚到班达,从锡兰到马拉巴尔海岸,从勃固到福尔摩沙,也就是如今的琉球,从阿巴斯港到穆哈,从图菜尔到开普敦,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遍布三大洲的数百个商站、近十万名个族雇员,以及在各个地区都有非常深厚的人际关系。
可以说,经过这四十多年的发展,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并摆脱了成立最初二十年内一直都挥之不去的财政梦魇。
在那个草创的年代,荷兰人一边做生意,一边打击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据点和船只,另外还要在各个香料产出岛上修建商站并安排士兵驻守。
为此,每年花费的金钱是一笔天文数字,以至于最初的十年间承诺给股东们的分红一直迟迟没有兑现,即使分红很多时候也只有少量现金,其余都拿从亚洲运回来的香料抵账。
正因为荷兰人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所以他们现在才处处受各国的排挤和打压,远离本土的美洲大陆荷兰殖民地个个都发展得很好,但他们的本土却在遭受着法兰西人的威胁。
另外远东这片海域也并非如此的平静。
在愈发繁荣葛巴达维亚,常住的荷兰人及其家属数量超过了五千人,如果算上欧印混血及其后裔的话恐怕得有一两万。
巴达维亚还是东印度地区最大的港口,附近的昂特拉斯岛上还有亚洲最大的修船船坞,每年12月至2月间在此季节返回欧洲的船只有时多达五十艘,这绝对是荷兰人控制下的第一大港。
不过在这种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也不是没有隐忧,东印度公司如今在爪哇岛上正面对着马打蓝王国的威胁,同时在新占领的马六甲城也和当地的柔佛苏丹关系开始有些不睦,甚至于在锡兰岛的亭可马里、加勒堡也必须组建一支巡洋舰队,以确保公司在这一片海域的绝对控制权,更别提一直和东印度公司处于战争状态的葡萄牙人与西班牙还在后不断骚扰。
为了解决殖民地兵力不足的问题,荷兰人还动用了大量的生番部足,也就是耳熟能详的伪军。
看完1/3的情报,王新也得出了一个大致结论,虽然一些小的历史进程有变动,但西方发展的大方向还是没有变化的,金三角贸易依旧如以往一般蓬勃发展着。
从非洲猎得奴隶卖到美洲和欧洲,然后再将美洲的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进行加工,最后在将棉花加工后倾销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