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塔吊机(2/2)
虽然每个人都面有菜色,虚弱不堪,衣不蔽体,但他们眼中始终吊着最后一缕生气。
大脑中始终回想着那句话,“一世凄苦,半世卑微求生,半生地狱挣扎。若想躲避战乱就前往胶州,若想活命生存就前往胶州。”
这句话成为了他们最后的信念。
尽管一路走来,已经有很多人倒下,但难民的数量依旧庞大。
人群中有不少衣衫褴褛,面容污黑的青年,在下意识的引导着众人前进的方向。
同县府衙内,知县廖光华正在伏案处理公文,在这合光同乘的官场内,廖光华算是少有的“两袖清风,秉公断案”的清官了。
也正因如此,已经快年近花甲的廖光华,现在还在知县位置上几年未有寸动。
一个衙役飞快地跑入官厅,语气急切的说道,“启禀大人,城外半里发现大批饥民正在朝着同县赶来。”
听到衙役的话廖光华丢弃了手中的毛笔,迅速的站起身朝着官厅外走去。
他虽行色匆匆,但嘴里还在不停的吩咐着,“快带人去开仓放粮,在城外架设粥场,再去准备一些御寒之物。”
廖光华一旁的师爷说道,“大人仓库内的粮食已经不多了,恐怕难以为续啊。”
本来还想着要出城去看看的廖光华,突然就停下了脚步。他对着一旁的衙役说道,“快去准备马车。”
廖光华踏上马车对着车夫说道,“去城北的高府。”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内,廖光华踏遍了同县内的所有世家豪族,给他们讲述戍边百姓战乱之苦,天灾下百姓之苦。
希望他们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是一个时辰下来,却是收获寥寥,所有世家豪族捐献的粮食还不到100石。
此时的他已经口干舌燥,神情疲惫眼神涣散。
他看到了一个国家的暮气,看到了那些世家豪族的为富不仁。
他的脚步突然慢了下来,现在的他不敢面对城外那些饥民,他觉得自己愧对城外那些逃难的百姓。
也感觉自己头上的这顶乌纱帽突然变得沉重,压得他低下了头颅。
就当他要踏上马车,朝着城外赶去时。一个衙役骑着马匹快速赶到了他的身旁。
“启禀大人,那些饥民并未在城外停留,他们正在朝着胶州的方向赶去。”
廖光华有些不敢自信的说道,“你说什么?城外那些百姓离开了。”
“是的大人。”
此时的他突然感觉有些宜兴南山,既有失落也有一丝宽慰。
失落的是自己没能帮上那些逃难的百姓,宽慰的是胶州身为军事重镇,当库存量肯定富足。
而且他对乔方也有所了解,知道这些逃荒百姓过去了,知州大人不会束手不管。
他对着一旁的衙役说道,“你快马加鞭去胶州,把这里的事情和饥民的动向告诉知州大人。”
其实精武门一路上都在帮助这些饥民,时不时的就给他们发一些粮食或者馒头。
不然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能活着走到这里,这些饥民之所以不在同县停留。
是因为他们知道,再往前走不到两里地,就会有人给他们分发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