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努力当爹第三十九天(3/3)
弥补嘛,总是少不了吃吃喝喝的环节。
于是,池宁便联系了自己的大儿子——望江楼的老板,许天赐。
个已经老的满脸都是皱纹,够当池宁爷爷的,干儿子。他和池宁的这段孽缘,还要从许天赐最后次考秀才说起。
许天赐是肃帝年间的老童生,屡试不第,却从未放弃。边经营着家里留下的产业、铺子,边带着风霜皱纹上阵,人老心不老得想要次秀才。他这把年纪了,已经没有了什么在仕途上展才华的想法,只是想圆个梦,告慰亡妻当年磨豆腐也要供他读书的在天之灵。
这坚持,就从肃帝坚持到天和帝。
考官见许天赐都这么大岁数了,就给了个安慰奖,让他了个秀才。
这其实已经是职场潜规则了,对于岁数太大其实已经无力当官的考生,只要不是差太多,考官般都会动恻隐之心,成全对方片心意。
本来是桩两相便宜的美事,偏偏就有小人作祟,告了个科场舞弊出来。
这还只是考秀才,哪里来的科场呢?
但许天赐所在的是京城雍畿,天子脚下,有人告,就肯定得重视。
更不用说这告人的还是个言官。要说池宁这辈子最讨厌的是什么,就非言官队伍里某些什么真本事,就整天琢磨着告这个刁状、揭那个老底的小人莫属了。他们所言之事,为的从不是伸张正义,只是为了让自己出名,全了言官之称。
上面派人调查,除了官员以外,般都会派个宫的宦官监督。
张太监为了历练徒弟,就让池宁去了。说着让他多看多听少说话。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张太监的意思是,真有问题,就把人撸了,立个刚正不阿的威风。没有问题,就摆平事情,还读书人个清白。只要池宁脑子不差,怎么都会得到个好名声。
结果,池宁跟着大理寺的人真的去查了,却没想到是这么个哭笑不得的结果。
许天赐确实差点,但不是他受贿,而是主考官怜悯。
这样的潜规则古已有之,但毕竟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明规定。那言官恶意造谣确实不对,但举报的事是真的。
这样又该怎么处理呢?
池宁没那个耐心想辙,干脆找来了所有的当事人,摊开了把所有调查结果都说了出来,希望他们能自己解决。
但实名举报的言官不依不饶,他本就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只是为了出名,不管是受贿,还是怜悯对方年纪大,这不都是有问题吗?他没有错!
许天赐没想到会是这样个结果,他不想连累好心的主考官,便自请说是自己作弊,蒙蔽了主考官,想要来全了此事。
言官洋洋得意,主考官愁眉不展,他本想做个好事,结果不仅连累了自己,也最终没全了这个老童生最后的心愿。
两个大理寺的官员也是觉得,既然当事人都愿意了,那就这样吧,可以结案了。
池宁那刻,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是觉得言官不能这么欺负人。大概是年纪小,还保留着些天真,腔怒火不同意,直接就把这件事给捅到了天上去。丁是丁卯是卯的都给摊开了写在奏折上,去禀命了天和帝。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这就是他的调查结果,但是该怎么做,他也不知道。只能请陛下做主。
就在池宁觉得他肯定会因为办事不利而被天和帝责骂时,天和帝却反而看着奏折笑了,问身边的兰阶庭,你看着小子,像不像你当年维护那小宫女的样子。
兰阶庭抿唇而笑:“这可是精忠的徒弟呢。”
“怪不得,是个促狭的。”声促狭,就给这事定了性。
第二天,天和帝亲自召见了许天赐等当事人,当着面说了他的圣裁——许天赐确实不合格,这次考试的秀才功名没了。
但言官还没有来得及得意,就又听圣人问许天赐:“你可还有什么想说的?”
“是我人之过,与任何人无尤。”他既不想连累主考官,也不想连累好心为他努力的临公公。
“法理之外还有人情。”天和帝很满意许天赐的回答,对他表示,他很欣赏许天赐这样的义气,法外开恩,再赐还个秀才的功名给他吧。
这抹允,便是帝王的理智与慈悲了。
至于主考官“舞弊”的事,天和帝用的便是他贯的招数了,句“朕知道了”,这事就过去了。嗯,你举报,我知道,没毛病啊。至于要不要惩罚,要怎么惩罚,容后再议吧。这议着议着,事可不就没了嘛。
不过拖字诀而已。
至于举报的言官,举报有功,天下通告。天和帝倒是要看看,还有谁敢和这样公器私用的老东西,继续交心下去。
全天下那么的读书人,屡试不第的有很多,七老十了只想等着个同情分的人也不是没有。他们的同窗好友、儿孙后代乃至是同族亲属那么多,又会怎么看到把这件事捅出来,导致以后肯定同情分会被大打折扣的言官呢?
这就不是天和帝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呀。
许天赐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感动的不行,非要感谢池宁。
池宁那时候还是个腼腆少年,不太习惯被人这么千恩万谢,又是磕头又是做牛做马的,但许天赐是个根筋儿,非要喊恩人。
池宁怒之下,便是:“我不缺人报恩,倒是缺个儿子。”
许天赐也是个秒人,当下就喊了声:“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呀。那天,就像是打开了池宁的任督二脉,他想起了师父讲过的曹操是宦官之后的故事,总之就是觉得自己当个爹,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
而当爹这个事呢,就和养猫样。
开始只有个,后来觉得应该再养个给前面那个做伴,第三个、第四个,等某天意识到的时候,他已经儿子、孙子无数了。
很幸福的大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