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欢而散(3/4)
至于常无相,动作麻利地坐到前座,屁股一拱,把曾府的马车夫都挤到一边去了。
“益之,你可真是会把握机会啊。”曾葆华笑呵呵地说道。
岑国璋知道瞒不过精明的他,笑着答道,“我们这种人,没根又没势的,很可怜的,机会少得令人发指!当然是逮到一个机会就赶紧上。”
“可怜瑜三爷,莫名其妙成了你的垫脚石,名声在士林里算是毁了,以后没人敢做他老师。”
“他天生不好经义制文,这样不真遂了他心愿。等他有一天明白过来,会感激我的,当面来感谢我祖宗十八代。”
曾葆华哈哈一笑,突然沉声道:“覃大人想让我去户部帮他忙!”
踩昌国公府吴瑜瑜三爷,对他们来说不是要紧的事。他俩想聊的事情,比这重要的多。
岑国璋稍微一琢磨,吓了一跳,“他准备动手了?”
曾葆华点了点头。
岑国璋沉吟道:“他这是拉你去分担火力啊,茂明兄,你可要想好了。”
“逋税者,勋贵为数不少。而拖欠国库者,更是勋贵最重。他们巧取豪夺,在江南、两浙占据了大量的良田,却各种借口逋税不交。因为先皇仁德,从国库里借银子给他们做本钱。他们要不赚得金山银海,要不吃喝玩乐,亏得一文不剩。不管如何,反正现在是不想还国库一分一毫。”
“他们逋税拖欠,可朝廷还得维持,只能丁吃卯粮,只能增税加赋。最后苦得还不是百姓。百姓疾苦,则本朝根基动摇。益之,你我从豫章一路北上,路经江淮、江南、岭东、直隶,耳闻目睹。又听我同年谈起两浙的情况。”
“地方上种种弊端,百姓们水深火热。偏偏越是富庶的地方,积弊越深,百姓越苦。整个江南中原,就像是铺满干草柴禾的屋子。不动不行啊。”
听曾葆华侃侃而谈一番话后,岑国璋却长叹一口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勋贵在这些地方积弊里,并不是危害最大的。只是他们在皇上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