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立深情人设的书生(3/4)
乔贞娘和父亲一样,父亲是走哪儿把青云书院开到哪儿,她这次也把医馆带到了安奉。
本来是想仿照京城,把医馆建成女子医馆的,但这里跟京城又不同,比京城开放,也比京城更缺郎中。
在这里,乔贞娘第一次收学徒,都是七八岁、bā • jiǔ岁的小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全是去年水灾没了父母的孩子,被曹公安排在衙门当差,或打扫卫生,或做饭,或洗衣服……以求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
衙门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曹公是在拿自己的俸禄养着这些孩子。
乔贞娘索性就从这二十几个孩子里挑了十几个,收为徒弟,剩下的七八个在衙门当差,就不需要曹公再额外掏银子了。
*****
蒋修是惯会偷懒的,虽然从曹公那里‘抢’了不少差事,但慢慢总能让他安排下去,或分给得用的下属,或找到新的劳动力,反正这些差事不会一直堆积在他这里。
衙门缺能写会算的人,去府学找,去州学找,去县学找,安奉府的学子不够,那就去隔壁府,把范围扩大不就成了。
至于如何把这些学子吸引来,不需要银子做报酬,读书人谈钱多俗,要谈还是谈‘学会’。
蒋修托岳父以青云书院的名义办了一个学会,学会的主要活动便是‘讲学、答疑’。
名满天下的大儒——曹承安先生坐镇,蒋修这个状元郎也在其中,还有青云书院的院长乔平之,这是教出过状元郎的人,在京城开过书院,教书育人多年,本身还是二甲进士。
每一次教学、答疑的精粹,还会被记录成册,卖给书坊,全省发售。
无论是想在科举上更进一步的学子,还是打算提升名气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机会。
能写会算的人多了,蒋修身上的担子自然也轻了,只是有一样,他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自己来。
那便是治水。
治水工程现在用的图纸是经他手改过的,没人比他更了解这份施工图纸了,所以监工的责任由他来扛最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