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堂前燕1(2/2)
盛子越将盖着大红章的合同一亮:“郭美琴女士,这屋子现在已经易主,屋内所有物品都打包卖给了我,你要是敢硬闯,我就要报警了。”
霍泽往盛子越身后一站,郭美琴想着自己在他面前还现过丑态,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坐在地上哭哭嘀嘀:可是不管她哭还是闹,盛子越将门一关再不理睬。
旁边住户认得她的,都劝道:“你儿子把房子卖了五万高价,你又不是没地方住,到哪里闹都没用。拿着这钱哪里不好玩?干嘛要在这里哭?”
郭美琴一听,这还了得!儿子卖了五万竟然骗自己只有三万?风风火火冲回学校宿舍楼,抓住儿子就开始吼。
罗明志把脖子一硬,斜着眼睛望向母亲:“五万又怎样?我告诉你,这钱我只拿了两千块钱现金,其余都存了定期,一年一分利,到明年这个时候就有四千八百块的利息。”
郭美琴欲哭无泪,刚才吵闹耗费了太多精神,只得坐在椅子上喘粗气。眼角耷拉,疲态十足,整个人看着老了十岁不只。
看到这样的母亲,罗明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只得打叠起精神来说好话哄着,承诺等一年定期到了就把这四千八百块给她当养老金,这才让郭美琴平静下来。
罗莱终于收回自己住了十几年的老宅,清点了几天,发现只少了些金银首饰和一些小摆件,而那些珍爱的卷轴、明清名家的字画、文房四宝、茶碗、茶盘都安然无恙,欢喜无限。文云舟与乔湛嘲笑了半天郭美琴与罗明志不识货,师徒几人大吃了一顿表示庆贺。
傍晚时分,秋风微凉。
胡一羊的私房菜馆里,穿着深棕色长袖长裤的罗莱喝一口羊肉汤,笑得十分欢畅:“还是子越有办法,我以前想都没想过能把老宅子收回来。”
盛子越笑了笑:“那是师父性格随和、好说话。”
罗莱老脸微红,想想自己活了六十多年,却不及小徒弟十六岁看得通透。他摇了摇头:“徒弟啊,那五万块钱……你给了他,怕是打了水漂呢。”
盛子越浑不在意:“原本就是您给我的钱,给他一些又何妨?何况……我让银行的工作人员忽悠着他存了定期,这一年里他也取不出来。”
乔湛“咦”了一声:“还可以这样操作?”
盛子越道:“银行现在揽储,利息很高,有10%,只要存够一年就能多五千块钱。他反正不缺钱花,自然就同意了。”
文云舟看了盛子越一眼:“哟,你倒是懂得不少。”
八十年代国家鼓励存储,银行利率普遍都高。盛子越为了约束罗明志花钱的速度,特意让他存了定期,也是用心良苦。
盛子越用羊肉汤泡饭,夹了一筷子溜肥肠,吃得不亦乐乎。罗莱笑得十分欣慰:“我儿子虽然不争气,但是几个徒弟都是好样的。”
说到这里,乔湛问了一句:“老三怎么还没回来?”
文云舟说:“一章上一次从国外拍卖会场拍了个定瓷的孩儿枕,痴迷得不行,从厂里抓了七、八个技术人员,在曲阳搞了个窑厂,说是要恢复这项失传的技艺。”
罗莱点了点头:“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始于唐代,只可惜现在丢失了。文一章的锦绣陶瓷厂若是能恢复这项技艺,那也是功德一件。”
他看向懵懂不知的盛子越,解释了一句:“你这个三师兄虽然跟我学的是国画,但自小痴迷瓷器,眼中、嘴里、心上只有这一样东西。等他得空了,你们自然会见面的。”
盛子越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文一章师兄产生了一丝好奇,一个将心神全部投入某一件事情上、达到“痴迷”的境界的人,会是个什么样呢?
想到这三个师兄,大师兄乔湛在华彩艺术馆当馆长,藏品无数、艺术资源丰富;二师兄文云舟在京都艺术学校当校长,桃李无数、艺术人才众多;三师兄文一章任锦绣陶瓷厂的厂长,立志重塑定瓷风采,产品无数、艺术渠道多样化。
人才、资源、渠道有机整合——成功指日可待。
盛子越正色道:“师父,师兄,我们一起开店吧。”
???开店???
罗莱此人一生清高,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听盛子越这一说,脸就垮下来了:“开什么店?你每天学画画、学专业还有时间折腾这个?”
盛子越微微一笑:“师父,都说艺术是高雅的,但是现在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了,也想提高自己的艺术口味与素养,艺术也该入下架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还飞向寻常百姓家呢,是不是?”
罗莱轻轻地哼了一声,表达他的不赞同。
乔湛也颇不以为然。他开艺术馆,接待的多是艺术界、商界的人,非富即贵,开画展、雕塑展、工艺美术品展览,很少有普通老百姓前来观看。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将高雅艺术推向普通人。
文云舟却力挺盛子越:“艺术无国界,艺术无高低贵贱,乡土之间也有艺人、艺术。如果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多多深入生活,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我全力支持。”
盛子越的笑容充满力量感:“我们手上拥有的资源这么多,不将它们利用起来实在是暴殄天物。你们放心,我开这个店你们一定会觉得好,而且……说不定还能改造改造罗明志,解决师父的后顾之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