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烽烟起(1/3)
《战国策》记载:“张仪说燕王:赵王欲并代,与代王遇于勾注之塞”。《史记》记载:”赵襄子逾勾注而破并、代”。《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有代勾注之北“。
自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
这里峰峦叠蟬、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垠遥相呼应,易守难攻。
但是周冲却更知道,历史上匈奴人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下雁门关,雁门太守及其麾下所有官兵,全部战死。
雁门郡十几万百姓,随后不是被匈奴人屠戮,就是被抓走做了奴隶,整个雁门郡上下,几乎无人能够幸免。
更可怕的是,匈奴由此夺取雁门郡内武库的攻城器械,具备相当实力的攻城能力,在随后的南进过程中,将骊山上象征皇家颜面的甘泉宫都付之一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汉朝三大恨之中,凌辱之恨的由来。
铁蹄踏破了雁门关外的宁静,纷飞的火龙爆裂得好像远古凶兽一般,在匈奴铁骑中四散升腾。
“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
“惊了,马惊了,快点走啊!”
前队后队纷扰之极,前面的匈奴兵停住脚步,后面的匈奴兵却依旧在狂奔向前。
一时间,人仰马翻的场景处处可见,本就有些乌烟瘴气的一段路,此刻更显得尘土飞扬,没用一兵一卒的力量,却是令匈奴兵阵脚大乱。
军臣单于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他手里的马鞭重重的抽打了下地面,大吼起来:“稳住,都给我稳住,有什么怕的,草原的雄鹰怎么能怕这样的小小困难,继续向前。”
他大吼的声音,在队伍中回荡,只不过一个人的声音又怎能盖得住整个队伍的嘈杂声。
乱军之中,人仰马翻,大队一下子陷入了恐慌当中。
前面被火焰灼烧,人仰马翻,后队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发现前面停下来,一阵阵的惊呼惨叫。
立在城头,遥望雁门关下的场景,冯敬的眉头深深皱着,虽觉城下匈奴兵已经被弄的焦头烂额,但是整体的队伍并没有陷入恐慌之中,也就是说,现在的匈奴的大军还没有真正被打乱阵脚。
凭着多年从军的经验,冯敬心知肚明,只要稍稍整顿,匈奴军还是会直扑雁门城墙这边。
丛林深处,看着雁门关前的惨烈一幕,虽说暂时阻挡了匈奴队伍的前行速度,可那也不过是暂时的缓兵之计。
“情形还不错,只是不知道能阻挡匈奴单于的脚步多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