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战争篇2(1/3)
姜梨和景睿旸从来不会对百越和江北掉以轻心,现在看似百越和江北都非常安稳的龟缩在自己的城池之内,但是东夷这边还是在暗中做好了所有的战斗准备。
果然不出姜梨所料,分配战功之后没多久,在一条横跨整个大临国土的长河上,十艘巨大的船只已经扬起了帆,朝着西部疆域而来。
这条几乎横跨了整个大临国土的长河的名字叫做冽河,冽河西起圣山,东流入海,是划分南北两面的界河。此时已经快到夏季了,圣山上冰雪消融,加上雨水冽河中的水也是渐渐地多了起来。
河上十艘巨大的船只上挂着三种不一样的军旗,分别是百越、江北、以及大临的军旗。
事情已经脱离了姜梨的预料,江北、百越、大临这三个看似不会联合到一起的势力,竟然联合到了一起。
这其中,江北和百越的军队先是到一个河道中回合,随后等着大临的舰船开到后一同乘船,顺着冽河一路到了西部。
在姜梨的提醒之下,景睿旸早就已经派人在河道口附近戒备,果不其然,当三地的船只一同出现在河面上的时候,斥候们便立刻将消息传递到了榆城。
“什么?你说一共有十艘大船,还都是最大的舰船,这怎么可能呢?就江北和百越他们根本就不善于水战哪里会有这么大的船只出现呢?”
听到斥候传来的消息后,姜梨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要知道在原书的剧情中这一次百越和江北总共也就出动了三艘舰船而已。
这三艘舰船都是出自百越,毕竟景延之前是东夷郡王,东夷近海,准备几艘舰船是非常寻常的事,但是江北不同,江北位于内陆,鲜少有水战的机会,在加上之前段家只是大临的一个将军,并不是异姓王,因此,段家不能私自锻造舰船,为了能够横渡冽河,段家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冽河边购置了几艘大一些的船只,再问百越借了一艘舰船,这才勉强渡过冽河。
这些船只只能载人,并不能和舰船一般能用于水战,大小也和百越的舰船不能相提并论。
而现在,斥候传来的消息里,冽河的河面上整整有十艘舰船,那多出来的七艘舰船是哪里来的?
“我们斥候用望远镜看了一下,虽然看的不真切,但是那十艘船只上挂着的事三个地方的军旗,分别是大临、江北和百越的军旗。”斥候如实汇报道。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战况,景睿旸将重要的战略望远镜都给了斥候,也正是有望远镜,斥候们才勉强看出军旗的样子。
“百越、江北、大临三者竟然联手了吗?”
姜梨的脑中瞬间闪过这一个念头。
很明显的凭江北和百越的实力根本拿不出三艘舰船,就算是她改变了许多剧情,但是这两地的实力也不会变化这么大。
而且,舰船可不是别的军械武器,舰船十分庞大,就算是以东夷十余年之力,景延也不过才打造出三艘舰船而已。
段家掌握江北时间尚短,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出七艘舰船来。
而如今,整个天下,能够拿出这么多艘舰船的势力只有大临了,舰船上挂着的军旗也证实了这一点。
虽然这些日子大临在西蛮的逼迫下很不好过,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临在东北面一直和涡族相对而望,涡族便是一个岛国,其擅长水战,因此想要对付涡族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船只,因此,大临想要拿出七艘舰船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每年大临对东北投放的兵力不亚于西部,而且,船只的维护和水兵的培养更加费钱,能够一次性派出七艘舰船,可见大临已经将东夷视作心头大患了。
此战危险了啊。
“那些舰船大概还有多久会抵达陆地?”姜梨继续问道。
“大概一日就能靠岸。”斥候回答道。
一日靠岸,修整之后到达六城,这里至少也需要一日半的时间。
姜梨迅速的在心里算着时间:“如果说百越、江北、大临这三地真的联合起来了的话,那我们面对的恐怕就是三面夹击了。”
见到姜梨脸上凝重的神情,景睿旸走到姜梨身边,轻轻握住姜梨的手安慰道:“就算是三面夹击,我们也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东夷那么艰难的场面都挺过来了,在这里我们肯定也能化险为夷。”
景睿旸虽然是在安慰姜梨,但是他心里也有忧虑。
三面夹击,一面指的是西部六城,一面指的是西部走廊以东的大临铁军,最后一面则是从水路北上的水军。
若是说,此时西蛮也卷土重来的话,那就是四面受伏了。
想起在秀城的时候,骆传名和西蛮阿卢特的密会,景睿旸眼底的幽暗更深了一些。
骆传名会在攻打秀城的时候主动跳出来说自己能够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来就是极不寻常的。
这场战事,骆传名可以说十分低调,能不出头就不出头,走的是闷声发大财的路子,这条路子他走的也和不错,至少江北一直没有发现他从没有放在眼里的百越会一举翻身,将江北也压在了下面。
按理说骆传名是不应该在那个时候提出能快速攻破秀城这个方案的。
但是他还是做了,而且还孤身入城和西蛮的阿卢特密谈了一夜。
第二天的时候,骆传名完好无损的被西蛮从秀城里送了出来,在之后攻打秀城,往日如同铁饼一块的秀城现在就仿佛是被虫蛀的千疮百孔的长提一样,毫不费力的就被攻破了。
这其中骆传名如果没有和阿卢特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景睿旸都不信。
而这个交易的内容景睿旸也能猜到一二,无非就是帮助阿卢特拿下西蛮王庭大单于的位置。
毕竟若是正常发展的话,以阿卢特那卑微的出身,根本不可能问鼎王庭,在面对大单于的位置上,哪怕是会让他的威信暂时受损,他也放弃了秀城。
若是百越在这个时候希望阿卢特出兵的话,他会拒绝吗?
姜梨很快便领会到了景睿旸看似如常的语气中隐藏的沉重。
她回手握住景睿旸的手:“我相信,不管多难,你都不会输。”
姜梨相信,书中那个从无败绩的景帝,现在也不会败。
“现在,也许我们能让还驻守在东夷的大军前去进攻百越和江北的大本营。”姜梨想到了原书中景睿旸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化解危机的,虽然这一次的危机比原书中要来的大,可是不管如何,进攻江北和百越大本营多少能让他们投鼠忌器。
“几日前,分配完战功之后,我便传信给东夷,让东夷密切注意百越和江北的动向,如果百越和江北有异动的话,沈钰便会第一时间带兵攻打那百越和江北。”
沈钰被景睿旸留在了东夷主持大局,不光是沈钰,杨道成也在东夷,这两人一文一武,有他们在东夷必然不会有失,也只有这些人都在东夷,他才能放心的出征。
“如果这次连大临也对我们动手,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直捣盛京?”姜梨脑中灵光一闪提出了一个建议。
如果说盛京受到威胁,那高说还能坐得住,肯定会第一时间将大军撤回守护盛京的吧。
景睿旸摇了摇头解释道:“百越和江北本身的根基就不够坚实,想要攻打他们不难,但是大临作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底蕴要比百越和江北高出太多,而且,盛京后面是整个北地,想要围困盛京很难。就算是高说让他麾下的兵马都倾巢而出,可盛京也会有禁军守护,不是轻易就能攻入的。而且,盛京距离东夷太远,舍近求远很容易在半路中就被敌人发现行踪,若是行踪被发现,那就失了先机,因此还是要从江北和百越下手。”
百越和东夷是接壤的,而江北又和百越接壤,因此东夷完全可以先攻下百越再从百越直取江北,这样一来能节省下许多时间。
确定敌军一日半后便会抵达六城,景睿旸制定下了作战计划之后,就直接放弃了其他城池,带着所有的物资和百姓聚集到了湖城。
之所以选择湖城是因为湖城在所有城池中占地面积最大,而且湖城中有一片巨大的湖泊,这也就保证了百姓和将士们的用水情况,而且,湖泊中也有着大量的鱼类,能够减轻粮食的压力,有这一片湖在,作战的时候至少能够多撑半个月,在加上湖城所在的位置刚好位于六座城池中间,这也为百姓的迁移缩短了时间。
而且,湖城除了有那一个大湖之外,还有一个铁矿在,虽然这座铁矿比不上东夷矿山的那座铁矿,可其中的矿藏也不少,应急也是够了。
到迁徙的这个时候,姜梨之前在诸多城池里刷的好感度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代,故土意识根深蒂固,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生在何地就死在何地,一生都不会有离开出生地的机会。若是一般的人前来说要求百姓迁徙,必然是不能够如愿的,但是以东夷为主的联合军先是将这些城池里的百姓从西蛮的手中救出,接着姜梨又帮助这些百姓重建家园,这让西部的百姓们对于东夷和姜梨的认可程度极高。
姜梨的天女名号在六城中流传甚广,东夷天命所归的传闻也让这些六城百姓深信不疑。
此时是天女和未来的天子让他们迁移,他们哪里会不答应呢,很快就收拾好细软,进入了迁徙的队伍中。
在景睿旸把迁移的命令下达之后,这些百姓几乎没有任何怨言的跟着大军迁移到了湖城。
这一次极有可能是要面对四个势力的夹击,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景睿旸不可能放弃这些他好不容易救下来的百姓,索性湖城大,就算是一下子加入了这么多百姓也容纳得下来。
在一日内将所有的物资和人口全部转移完毕,那十艘舰船也终于靠岸。
果然如景睿旸猜测的一样,在舰船靠岸之后,后方六座城池第一时间出兵,前方大临西部走廊的通道也被打开,无数大临的铁骑朝着湖城冲了过来。
无数大军朝着湖城推进。
唯一安慰的就是,西蛮没有参与到这次的战事中,毕竟西蛮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而和骆传名密谈过的阿卢特就算心机再强也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攥取西蛮的大权,没有权,阿卢特就没办法出兵。
而少了西蛮,对战的压力也小了许多。
看着湖城四周烽烟四起,景睿旸握紧手中的□□对着身侧的姜梨温柔的劝道:“阿梨,城墙上危险,你先下去。”
姜梨也知道她若是还留在城墙是只能是添乱:“那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放心,我不会败。”景睿旸没有回头,他的目光投向了前方的敌人。
姜梨早就猜测百越和江北会对东夷发难,因此,从一开始景睿旸决定会在湖城作战的时候,整个湖城的城墙都已经被浇筑上了厚厚的混凝土,这段时间又是难得的晴朗天气,混凝土很快就干了,干涸后的混凝土让湖城的城墙更加坚固。
在湖城的四周,也已经被大军布置好了陷阱,虽然在绝对的兵力压制面前,这些陷阱对敌军能够造成的伤害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事到如今,能够减弱敌人一分实力都能让己方的获胜概率增添一分。
而且,这一次出征,因为姜梨也跟着的缘故,东夷的工匠几乎一半都跟着来了西部,加上湖城还有一个铁矿,也就保证了军械能够又好又快的制作出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后勤的补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