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借势立储?(4/4)
而且,如今两位皇子已近成年,而储位空悬,于情于理都该立储了。
陈元礼上书的时候还没有人觉得什么,毕竟一个小官而已,不值得关注,可能是想升官发财想疯了。
但是当数十名官员齐齐上书的时候,不少官员都觉察出来了,这后面一定有人授意。
而授意的人也不难猜,一定是二皇子无疑。
所以有人觉得还是观望一下风声的好,有些人则觉得楚皇确实也该立储了,所以便也趁势上书。
朝廷一下子火热了起来,即便是待在忠勇营里的秦无咎,也很快就被惊动了。
初听这消息的时候,秦无咎也十分惊愕,请楚皇立储?他十分确定大皇子最近绝对没有煽动百官立储的意思。
因为这个关头请立皇储是对二皇子有利的,而不是对大皇子。
二皇子刚刚大婚,正在风头上,成婚就以意味成年,成家立业这是相辅相成的。
震惊之余的秦无咎立即离开了忠勇营直奔京城,甚至都不用找人问这事,因为整个京城都要爆炸了,就连秦无咎府邸的下人都耳熟能详说的滔滔不绝。
于是回府的秦无咎就在门房这里听着下人滔滔不绝的说着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一个太仆寺的七品小官引爆了这场立储的fēng • bō?秦无咎的心里充满了怀疑,这很可能是和二皇子有关。
不,不是很可能,而是一定!
联想到当初二皇子千方百计想要迎娶沈玉柔,就更能佐证了。
若是二皇子真的迎娶了沈玉柔,然后挑起了立储的fēng • bō,那该有多少文官支持?
想想都觉得恐怖!也就是说,这场立储的fēng • bō一定是很久之前二皇子就开始处心积虑谋划的。
了解了一下如今京里的情形之后,秦无咎心里有些沉重,因为情势不容乐观。
不愧是二皇子一方处心积虑谋划的,效果显著十分成功。因为确实已经到了立储的时机,二皇子一方的人率先出击,立即就引导了风向。
而且事情还在进一步发酵,越来越多的官员上书楚皇建言立储,而二皇子挟大婚的风头获得了最多的支持。
上书建言立储的官员一半支持立二皇子为储,一半只是纯粹的建言立储。而支持立大皇子为储的近乎没有,有也就只有那么几个,反正秦无咎是没有听到过。
秦无咎听了之后不禁苦笑,他还觉得大皇子的赢面更大,只是现在看来这哥们未免也太不给力了吧?
不,不可能啊!秦无咎可以确定,大皇子绝对比二皇子要有脑子的多,虽然二皇子因为大婚之事最近名声响亮,但是大皇子也绝对不至于被压迫到如此境地。
如果真是这样,那大皇子干脆息了争储的念头,何苦跳出来和二皇子打擂台呢?
除非,大皇子制止了自己派系的官员上书支持他立为皇储。
这倒是有些意思了,二皇子挑起fēng • bō煽动官员立自己为皇储,而大皇子却游离场外冷眼旁观。
是信心十足吗?
不见得,因为谁也不敢说能猜透圣意。
秦无咎越是思索,却越觉得大皇子此举真的很有意思。
就算大皇子发动自己的人支持自己,立储这事却未必真的能定下来。
于是,大皇子便索性冷眼旁观。
也许楚皇欣赏被如此多官员支持的二皇子,也许这反而触犯了楚皇的逆鳞。
这是谁也说不准的,既然不能确定在争立皇储中争过二皇子,那就在另一可能上做到最好。
细细想来,秦无咎心中还真生出了一丝钦佩。因为在这样一场引爆朝野,引爆京城的fēng • bō中,大皇子还保持着冷静,而且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冷眼旁观,这需要大勇气。
无论是不是大皇子身边的智囊给了大皇子建议,能作出这个决断来,就殊为不易。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楚皇的心意,看楚皇心里对这突然爆发的立储fēng • bō是何看法,看楚皇心里到底更属意谁。
不过秦无咎自己思索了一下之后发现自己似乎就没什么可做的。难道要上书反对立二皇子为储?
他这奏章递上去也被淹没在奏章的汪洋里,如今请立皇储引爆朝野,奏章真的可以用汪洋来形容。
思索了一会儿的秦无咎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真是傻了,他在这里猜来猜去干嘛,直接入宫去不就完了?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