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晋江文学城正版(2/4)
羽檄再次飞赴建康,群臣愕然无应,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为在齐的吴王慕容衎及北燕将领制作了丧服,送他们渡江返回长安。
临行之日,慕容衎素服轻裘,登了亦是素花白绫作饰的画舫,和前来送行的南齐四方馆官员作别,踽踽往北。
船中哭声一片,慕容衎神色却还镇定,他对这个不曾履行过父亲义务的父皇并无太多感情,此时也只是神色淡漠,平静地望着迷雾重重未知前路的江面。
此时已是岁暮,建康天气严寒,湖面上起了厚重的白雾,难辨方向。江面上不知谁家渔女一苇横江,清甜飘渺的歌声被涌动的水纹雾凇送来,正是南国一曲缠绵悱恻的《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朦朦的白雾之中,他似又看见那个雪肤花脸、纤纤袅袅的女孩子捧着竹简同他道:“我教你《子衿》,你也教我一首北地的歌好么?”
她一张红透了的小脸儿藏在书后,只露了鸦雏色的双螺和小鹿般慧黠清灵的眼睛。那双眼,是他此生见过的最清澈的东西,让人只一眼就沉溺于中。
可惜此生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朔风鼓白帆,好风好水送了北燕的丧船过江。白日东出,慵懒地照下万物。
城南乌衣巷中,桓微正在房中给摇篮中的儿子诵读诗篇,自她怀孕起,到儿子出身,几乎是每日必修之事。青黄竹简摊在她膝头,她轻摇着儿子的摇篮方诵完一首,恍惚听见窗外枝头有春燕啁啁鸣叫,便莫名想起某个曾和她说过燕子是他家族徽的少年来。
从前没有多想,如今想来,燕子正是慕容鲜卑的图腾,连国号都取了“燕”字。他对她,也不全然只有假话的。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非王侯之家,又怎么敢以这个字为名呢?可笑她当年一味沉溺于情爱之中,竟会相信。
她苦笑一哂,收回神思,眸光漫然一扫,却恰是翻到那首《子衿》了。于是略愣了一愣,颊边如杏红初绽,微微一烫。
才要翻过,那些刻意遗忘的过往都如突然推开窗棂的寒风极强势地侵袭上来,心口如在雪水中冰凌凌浸着,竟惶惶不知外物。这时,摇篮中的瑍儿突然大哭起来,她忙回过神,手忙脚乱地起身关紧窗子,又俯身哄他:“瑍儿乖,阿母在的,不冷了啊……”
那原先瘫在膝头的竹简啪嗒掉在地上,凌乱不堪,等再捡起来时她已然忘了原先诵至何处,索性把竹简搁了,专心致志地哄起儿子。又想起一事来,问听见响动进来服侍的采蓝:“郎君已经走了二十天了吧,寿春方向可有回信?”
“郎君的信不是才回来吗?”
寄养在三娘子处的团团生产了,采蓝才从鹿鸣苑里回来,额上一层细细的汗。她还以为女郎问的是有关三郎君婚事的回信,应道:“奴听说太夫人已收到了,料想过几日府中就当来提亲。”
又把猫儿生产的事很高兴地报了:“团团这回生了三只呢!都是雪猫蓝眼睛,连只有花的都没有……真可爱……”
桓微一愣。自怀孕归京后这两只猫儿就委托婆母寄养了,后来又被二娘子三娘子抱去了鹿鸣苑。时光荏苒,连猫儿也生了小猫儿了,那个人却还是不能回来。她神色微黯,抱着儿子往里屋走。采蓝把书案撤走,转目看女郎怀中玉雪可爱的小婴儿,原先哭闹不止的谢瑍甫一沾了母亲衣襟便转啼未笑,吮着手指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她捂了嘴笑:“小郎君笑起来可真像郎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