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新汉 > 第172章 盛世 大汉天军(三)

第172章 盛世 大汉天军(三)(1/2)

目录

呵呵兄弟们多支持新书,现在数据好差的说。

**************************************************************

远在庙堂之上的大皇帝,却不知道自己的“新军队”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已经渐渐高大了起来,他正在计划着另外一件事情。

通过征兵事务,大皇帝颁布了一系列的诏令,以求移风易俗,使大汉国百姓的结婚时间朝后推移五年左右,以更符合人类的生理情况。但在征兵之后,大汉国的军制和官制也面临着重大改革。

要说起来,大皇帝当初根本没有想到,新军队的建设,竟然能触动这么多方面的事务,更需要进行这么多方面的修改。

首先改动的当然是军制。在建设大汉天军的初期,刘常满并没有准备在全国实行——治大国如烹小鲜,先在一个地方实验,然后再推广到全国,才是比较稳妥的作法。

于是,最早的时候,刘常满仅仅是在关中地区实行了新制度。对于新军队的建设,大汉皇帝也只是知道一个方向,很多东西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皇家控制最为严格的关中实验,那是再好不过了。

大汉皇帝按照后世的“职衔分离”政策,将部队设置如下。

首先,在军衔上,设置了将、尉、校三级军衔,分置大将军,上将军,偏将军三个将级军衔,又设都尉、卫尉、副尉三个尉级军衔,都校、偏校、裨校三个校级军衔。这么一来,军队中谁的军衔高,谁的军衔低,就成为了一目了然的事情。

然后,又将部队分设成五人一伍,设伍长,一般由士兵担任;四伍一队,设队长,一般由裨校、偏校级军官担任;六十人一都,一般由都校级军官担任。五都一曲,由副尉、卫尉军官担任。

曲以上的编制,则分为部、将、军等,分别由相应军衔的军官担任首领,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当然是大汉皇帝。没有大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动军队,包括各级指挥官。

但这么一来,大汉皇帝就发现了一桩极其不好的事情:这样的话,如果军队是在关中附近,那倒是好控制,可是如果军队驻扎在外地,那就很麻烦了。

如果必须得到皇帝的命令才能调动部队,那部队的灵活性几乎就不存在了。但如果不让得到皇帝的命令就可以私自调动军队,那造反的可能性,可就大大提高了。

而且,在大汉国的传统上,其实应该说是从周朝以来的传统上,地方长官同时都是当地驻军的长官,因此地方势力都是很大的。

按照大汉国的官制,地方各郡国其实是有极大的自治权的,很大程度上,一个郡国治理的好坏,基本上就依赖于该郡国的太守或是国王的能耐了。但如今有了精锐部队后,刘常满就觉得,这种办法,其实很不安全。

记得大汉国最后,是亡于各地军阀割据的,这就是地方势力过大的祸害。因此大汉皇帝决定,在民政上,仍然放权给各郡国,但在军事上,各郡国的权力一律收回!

记得后世的中国,各地方上根本没有军权,所有的军权,都由中央统一管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的著名论断,也是屡经验证的真理。

不过大汉国时候和后世中国不一样,那个时候,一个电报、一个电话,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传遍全国,但现在这个时候,要跨越几千里的距离,常常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因此刘常满决定,在全国设置五个大的军事集结点。最大的军事集结点,当然是关中一带。

关中天府之国,养活十来万军队丝毫不成问题。而从关中出发,前往汉中、巴蜀,都是比较方便的,因此刘常满决定,建立关中大军区,在长安一带驻兵五万,沿长城一线驻军两万,汉中驻军五千,巴蜀驻军五千,一共八万人。

这八万人,全都是大汉国精锐中的精锐,成员构成除了世家子弟、名门之后外,其余的全是从各地的新兵中,挑选出条件最好的送入关中,成为大汉国的“志愿兵”,也就是募兵。

第二个大防区则设在东垣一带。当初大皇帝说要把第二个大防区设在东垣的时候,很多臣子都茫然不解。毕竟东垣这个城市,并不算出名,北有蓟城,南有邯郸、钜鹿,西有晋阳,哪个都比东垣重要得多。

但刘常满却知道,东垣,也就是现在的石家庄这个地方,正是北方边境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而且它正处在中心地段,又扼住了太行山的咽喉,最适合建立防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