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新汉 > 第143章 盛世 民以食为天

第143章 盛世 民以食为天(2/3)

目录

嘿嘿,二伯年轻时候,脑子也不怎么样吧?好象还没现在好使呢,刘常满在一旁听得暗笑。

不过这个红薯,是一定要育好的。占城稻来了之后,南方的粮食产量果然大增,包括关中和四川能灌溉的地方,粮食也是年年双丰收。

可是,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那是得不到灌溉的,冬小麦收了之后,秋季只能种些生长期短的豆类,当不得主食吃。而且山坡上的田地,秋季的豆子、胡麻等作物,都长势很差,收成也是有一把没一把的。

刘常满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家小时候就在山坡上住,地狭人稠,人均只有bā • jiǔ分地,但从小刘常满也没有挨过饿。

虽说后世的粮种有了改良,又有了农药化肥,对产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在刘常满心里,印象最深的,还是红薯。

这种作物,它不择地土,不管是在土地贫瘠的山坡上,还是阴暗缺少阳光的山谷中,都能够茁壮成长。对于贫穷的农家来说,在无法栽种其他作物的山沟里,每年春季就把红薯栽下,从初夏捋红薯叶当菜吃,到仲夏开始刨未长成的红薯当主食,到秋天收获后,贮存于红薯窑中,一直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那时候,白面是细粮,农家一般只有中午能吃一顿“清水煮面条”,而早晨一般是红薯玉米糁,晚上呢,玉米糁红薯或是南瓜红薯。红薯、玉米、南瓜,那个时候,就是百姓的救命粮。

毕竟不是学农学的,刘常满心里,对于一亩红薯的产量到底有多大,还真是说不上来。不过估计在同等条件下,红薯的产量应该比其他作物都要高才对。光看它那块根的个头就知道了。

但玉米的产量,刘常满是知道的。哪怕是在二千年后,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二系杂交稻研究成功,使水稻产量成倍提高了之后,在同等条件下,玉米的产量,也仍比稻米要高!

而且玉米最大的好处,是它也是一种旱地作物,可以在北方在规模推广,与冬小麦一起,实现一年两熟——这可是中国直到明清才解决的问题,哪怕是在宋朝,也只有江南能一年两熟的!

“民以食为天”,而民心,又是皇帝的“天”,所以刘常满才非常关心这两种作物。当然,能吃到可口的烤红薯和香甜的玉米棒子,那不过是副产品罢了。

“常满,你说这红薯你也没有见过,你为何知道得这么细致?”正思考时,二伯的话飘了过来。

“呵呵,这都是他们送这红薯和苞米的人告诉我的,不过那时候一太忙,忘了告诉你了!”刘常满笑道。

“常满,既然你对这红薯已有成算,我看不如这样,趁着现在还是春天,我把咱新丰的父老们都发动起来,把这骊山一带,都种上红薯,你看怎么样?”刘仲问道。

“好!不过那苞米怎么办?地都用完了?”刘常满笑着问道。

“那还不容易?你那御林苑里空着的地方多呢,辟一块出来,专门种这苞米不就得了?不过常满,二叔可有个要求!”刘仲说道。

“二伯有什么要求,只管说!”刘常满笑着答应。

“我知道,你发诏的的时候,这红薯的名称,是田候瓜,所以嘛,这苞米的名称,得叫新丰米!替咱新丰的父老们,也扬扬名!”刘仲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