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张将军牺牲,军队改革(3/4)
张伟在率队追击的过程中听闻这一消息,同样接到了命令,不惜一切低价抢夺回张将军的遗骸,日寇怀着对张将军的敬意,并未横加阻拦,而是放弃了防守,主动避让,张伟至此也开始下令回转,此时张将军的遗骸正在运往重庆。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
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
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常凯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
常凯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
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28日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
气氛庄严,极尽哀荣,常凯申亲自主祭,同时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
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
此次战斗结束,张伟的武安师也需要休养生息,原本驻扎宜昌的武安师被调往了幕阜山修整,也是老地方,随后开始了整训,这次战斗,武安师伤亡了近一半的兄弟,好在常凯申给武安师的补给非常迅速,优质的兵员也很快的送了过来。
而且系统奖励的卡车燃油和75毫米炮也作为武安师的装备随时补充了上来,36门的炮,张伟其实已经十分心满意足了,最起码面对联队级别的日寇进攻,张伟在炮火上面比日军要强横了许多。
这个时候近41年的日军,也算是已经快要到了强弩之末。
编制再一次缩减不说,而且装备配给也比之前差上了好多,常凯申下令让张伟对军队编制的改革出一份详细的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