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枣宜会战结束(2/3)
“报告委员长,部队已经开展了全面进攻,目前部队已经推进到了宜昌一线,但是原本驻守的武安师正在追击撤退的日寇第三师团,据悉,武安师伤亡惨重,此役伤亡近七千余人,几乎失去了战斗能力。”
“狗屁的失去战斗能力,现在的张伟不还是在追击第三师团的屁股吗?电令陈诚,命令部队,一定要将这三个师彻底消灭干净。”
“好消息,长官,原本日寇的辎重部队被我部阻击,日寇的三个师团并未得到及时的补充,只要咱们能够将日寇的堵住一个星期,恐怕当面之敌就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
战斗继续进行,中国军队在主动进攻的情况下伤亡更是惨重,但是也拖住日寇的撤退步伐,但是这次的战斗又不是之前第一次长沙会战那样日军为了进攻速度丢弃了重武器,所以日本鬼子在消耗完完炮弹dàn • yào的情况下,想尽了一切办法摧毁了撤退带不走的武器。
追击战持续了整整三天,直到接应的日寇的各支部队的到来,三个师团撤退时候突破第五战区军队封锁线的速度不可谓不迅速,一个主力师,常凯申的中央军,不过短短的八个小时,防线便已经宣告全面的溃退。
中国军队的追击战也已经结束,双方基本上恢复了战前态势,日寇因为伤亡比较大,不得不又从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调集了伪军各一部前往武汉地区帮助防守,以防中国军队的反扑。
但是第五战区的战斗远远并未结束,陈诚判断了日寇在九江,武汉各一线防御力量的薄弱,联合了第九战区的代司令长官薛岳,起草了一份迅雷行动的作战计划,就是集结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两个战区近六十万的军队,进攻武汉,南昌及其周边地区,收复失地,同时给并未满编的日寇予以重大打击。
计划很不错,有点邀功的意思,现实却是很骨感,此次的枣宜会战已经结束了,但是伤亡确实非常惨重的。
枣宜会战再一次显示了日军的战力远胜当时的中国军队,按第11军的战报显示,该会战日军伤亡仅约两万人人,与之相较,中国军队承认的战损比:阵亡近无完人人,失踪两万多人,重伤七千多人,如换算伤亡比率,日军投入56个大队,伤亡约占有效作战兵力的%
可国府军投入之兵力约54个师,概约38万人,伤亡高达总兵力33%,或是,有效作战兵力的45%!毫无疑问,国府军战败!
经此一役,第五战区主力元气大伤,别说主动进攻了,即便是薛岳,又有什么能力拿着第九战区二十多万的军队去主动进攻日寇的十一军,痴人说梦罢辽。
但是,第五战区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并无问题,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此计划虽好,但未能实现。
会战第一阶段(襄东作战)以一部抗击日军,主力及时转移外线,控制于日军侧翼机动位置,使日军在襄东平原地区包围合击中国军队的企图落空,并乘日军返转之机,适时反攻,造成对日军第3师团的反包围。日军在100多架飞机、200辆战车掩护下,突围而出;在3天的围攻中,装备较差的中国军队给予第3师团以严重杀伤,挫折了其锐气。在南线,第33集团军截击日军的部署也是对的,但兵力不厚,通信联络失密,致遭日军第13、第39师团的反扑,损失较大,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他的精忠报国之志,足以引为全民族的骄傲,并永垂青史。
中国方面对第一阶段作战的判断和部署大体是正确的,从战场形势看,并未完全受制于日军,还保持着一定的主动性。问题出在对我方部队战力估计的过高,而实情是我军极度缺乏重装备。
我军至少有三个军为敌重创,但日军只掳获山野炮二十三门!只能靠人力硬攻,打击力严重不足,以致再次上演虽已对敌三个师团包围攻击,却无法将之全歼或重创的一幕。
“此次战斗。我军的包围圈过大,导致力量缺失,较为薄弱,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张伟神游太虚,对于第五战区的作战总结完全没什么心思去全听,此次枣宜会战的结束,为张伟带来了近一万五千的积分分成,得到积分的张伟迅速抽奖,结果不仅仅抽中了数量不少的苏械装备,还抽中数量不少的75炮和卡车,这一下让张伟兴奋不已,这玩意也只有常凯申的铁杆部队才能够近乎成为机械化的部队,张伟对于苏联援助的轻型坦克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和移动的坟墓区别不是很大,
而且在中国战场当中,一旦拥有了反坦克武器,这种轻型坦克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