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征战,血火河山 气闷(上)(1/2)
对荆南一战在光启元年八月中正式结束,山南兵陆续北返,其中有三千人主力部队奉命换防到山南的西北卫戍区,要求“借道”归州。对此,在过去的一个月损失惨重的陈儒无可奈何,只能一边暗中诅咒李严不得好死,一边把手头不多的物资和钱财又分出一部分,这才免了山南兵对归州的报复——如果真的让他们借道,那归州在五年之内别想恢复。
作为强盗,山南所得甚丰,这只要看士兵们喜气洋洋的神情和路上深深的车辙就可以明了。除去给士兵的奖赏,山南官方仅入库的就有钱八万缗,粮一万八千石,再加上直接拨给山南各工坊回炉的大批铁器……山南通过战争赚了个盆满钵满,同时也证明,无论多穷,地皮始终是可以刮出含量来的。
事实上山南最大收获却不是这些,而是在全镇在生存环境上的极大改善。这次出兵首先是一次威慑,其次才是劫掠。一个月时间,算得上是大镇的荆南就被打趴在地,可见山南军力之强,这让周围的方镇不得不再次考虑自己以后的立场。
在这一个月中,山南北面的朱温本来想坐收渔利,趁乱出兵,但平静了许久的孙儒却让他的想法彻底破灭,随着徐州动静的加大,河南军不得不和土团白条军对峙于汴水,保持着烈度不大的“误会”。刚刚逼退了孙氏,李严获胜的消息也传了回来,朱温只好给李严送去了一封苦口婆心的私信,无非是说兵者凶事,穷兵黩武有伤天和,以兄长的口气希望李严能“珍惜民力”、“兼爱苍生”云云,说得情深意切,一看就知道是枪手捉刀之作,被李严随手就给扔在了一边。
山南的胜利让朱温明白,想要短时间内在南向有所作为恐怕不太可能了。山南兵人数虽然有限,但战斗力显然和其他南兵不在一个级别之上,加上传闻中的“妖雷”……若是逼得他们发狂绝对不是河南可以消化的。基于这一点,河南在南向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奉行和平摩擦,主要针对的是山南的追随者申州。
赵匡凝于两个月前终于得到了镇节,这几乎全赖于李严措辞激烈的保举。不只是出于感激,更多的是利益需要,在李严攻伐荆州的一个月里赵匡凝一直在为李严的“义举”摇旗呐喊,甚至完全对山南兵开放了边境。赵匡凝的这个态度让李严比较满意,虽然不愿意和对方联姻,但还是给了自己的小弟一些不重要的战利物资作为奖励。
除了这两个立场鲜明的节镇,其余周边藩镇大多都是没本事没实力的,李严出兵的时候他们鼠首两端,等到尘埃落定,他们又是马屁如潮——世事大抵如此。
当然,也不是所有节度都是这样,李严周边实力仅次河南的淮南就态度暧昧,李严的侵略性让刚刚持上淮南镇节的杨行密保持了高度警惕,只是碍于自己还要对付内部残余的反对势力,又要防止土团白条军南下,不得不认可了李严对荆州的战事。
无论是河南、淮南、山南,需要的都是时间。三方面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火并的必然性,同时,三方面也都各自相信:只要时间足够,自己是有竞争力的。
三个藩镇的想法高度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朝廷已经没有一点用。黄巢让李唐皇室的地位在日后的每一天都最低点。
在帝国北疆,李克用忙着和塞外胡人打仗谈判,并积极介入幽州,完全不把皇室放在眼里,其余诸如河中等镇或实心或无奈地归附在这位雁门郡王麾下,出钱出人地买个平安。
帝国东面是一片乱局,孙儒、杨行密和新兴的几派军阀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帝国西北,兵匪不分,除了大州,大王旗在小邑城头是换来换去。唯一让人稍微放心的是,吐蕃最近也学习大唐经验,开始了内耗,没精力将他们的吞噬行为贯彻到底,相反的,边镇军阀还开始打起吐蕃的主意来,缓慢收复失地和抢劫成了他们的练兵和补给行为。
现在的大唐,诏令所达不过蜀中、关中和南方弱镇而已,皇帝的地位极其尴尬——只是他本人倒没什么觉悟,依旧是优游快活。所有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大唐想要复兴已经再无可能,哪怕是宣宗时那样的短暂稳定也不会再出现了。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帝国还能在风雨之中飘摇几年。
以此次山南所发动的战事来说,虽然铺垫了一番,但李严的行为就跟鬼子侵华一样,只要是人都看出本质,但朝廷在不可回避的情况下只是下诏申斥李严并“着退兵。”连“即刻”两字都没有,若是李严真的想并有荆州,朝廷十有bā • jiǔ都会认了。
这样的朝廷,谁会在意?
在李胤烨的分析报告上,行行列列都写满了帝国的颓败,而在这颓败背后的妻离子散,千里食人之类细琐之事自然是不会这样的战略报告所提及的。李严觉得球迷李儇这皇帝做得甚至不如阿斗哥——至少人家临了临了还能有一帮人忠于他,可若是现在唐朝倒台,怕是没什么人会涕泪沾襟、捶胸顿足罢?更别说杀身殉国了……
“父帅,梁长史求见。”李小山走进来轻声对正在发呆的李严的说道。这孩子现在是李严的一个贴身随从。
李严回过神来,连忙叫请。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剿灭归州兵以后他就没什么心思处理政务,若非制度完备,整个山南或许都会因为他的心不在焉而遭殃。
梁震是来汇报的是战争难民的安置情况和阵亡士兵抚恤事宜。战争难民的主要构成是被归州兵毁去家园的山南百姓,其次是从荆州裹胁来的三万多新增人口,至于在荆州在战争中死亡和离散百姓的数字报告自动忽略了,李严自然也不会追问——做惯了强盗,思维是会变的,李严和一般军阀的意识已经基本一致:只有在自己掌握中的百姓才是人,所谓的争取民心在财力不允许的情况下想都别想。
山南刚刚收获,加上抢劫所得,安置倒不是很困难,以梁震之才,处置得很妥当。他还想和山南军方合作,让二线部队协助安置事宜以加快进度,并可以借机“宣传”——但被李严拒绝了。
军人就军人,不是养猪种菜送老人回家的角色。再说,山南兵有多少亲民素质李严也非常清楚,弄得不好协助就成了捣乱。
阵亡抚恤事宜相对要复杂一点,因为这毕竟是军方的事情。山南军方事实上也是一群骄兵,他们的蛮横文官系统是见识过来,所以梁震十分小心,和韩绰、甚至带兵将反复交流确认这才定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