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征战,血火河山 从军、杀贼(上)(2/3)
…………
阿蛮姓裴,今年十五岁,住在和他同名的蛮水边。阿蛮他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人,下河捕的鱼比村里的任何人都多,种的谷子穗多且饱,还能凿磨箍桶……即便是在前些年也能让家里人混个肚饱,李大帅镇山南以后日子更是一天好似一天,因为给乡亲们传授了种田心得还被官府表彰过——在乡亲们羡慕的眼神中领了块“乡野能人”的牌匾。唯一让他有些心烦的是一双儿子,大儿子命苦,没碰上好时候,从小在家帮着种田撒网,不过这孩子聪明,做什么都学得快,原本在大帅治下好好干几年就能说上媳妇好好过太平日子了,谁知道他却和村里的几个轻浮子弟一道跑去投了军。李大帅恩德重,阿蛮他爹不好再去把儿子要回来——而且据说征兵的什么律令上也不许。
大儿子走了,阿蛮他爹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小儿子阿蛮身上,咬牙把他送进了塾里念书,想让儿子以后也能在大帅的治下谋碗官饭,也好让祖宗长长脸,再不济也能写写算算,不至于被人骗了钱不是?
可谁成想,先生虽然替阿蛮改了个知文的名字,但这小子却没有丝毫长进,和他哥一样,一身顽皮筋骨,是村里的孩子头,成日在塾里捣乱,还三天两头带着同学逃课——这样的学生显然不受先生欢迎,饶是阿蛮他爹在旁人指点下送上过年才能吃到熏肉村里的谢先生也不愿意再教阿蛮。在山南,先生们都是领官府“金贴”(津贴)的,原本都快要饿死的谢先生现在的脾气也是大得很。
无奈之下,勉强算识字的裴知文同学只好被父亲拉回了家,一顿痛打以后变回了阿蛮。在家虽然要干活,但胜在自由自在——阿蛮倒也不在意。
光启元年收获过后,阿蛮趁父亲不注意,偷偷和村子里的五个伙伴到上游去抓胭脂鱼、套两只兔子换点零花钱,卖了以后又顺便在附近的镇子里玩了两天,在同伴的怂恿下还钻了一回当地一个暗娼妇的家中,最后是捂着裤子就跑出来。
几天,仅仅是几天而已!
谢阿蛮拼命捶自己的脑袋,趴在自家倒塌过半的房子前痛哭,几个伙伴顾不得劝阿蛮,撒丫子就往自己家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呼唤自己的亲人,但回答他们的只有劈啪的炭火燃烧声。
阿蛮疯子一样扒开房子,血汨汨地从指甲缝里渗出来。
父亲手里还拿着柴刀,眼睛瞪着阿蛮,仿佛在责怪儿子不成器一样。
阿蛮像是野兽一样地嚎叫起来,眼睛通红,却没有一滴眼泪落下。从父亲的手里小心拿下柴刀,别在了腰间,阿蛮将父亲放在了残破厅堂的中间,从怀里掏出了火石。令人意外的是,挂在堂中“乡野能人”的牌匾完整无缺,而牌匾下方的画像上,李严骑着麒麟,手上握着一把带血的横刀。
熊熊的火焰引来了同样悲戚的同伴,脸上带着泪痕的少年们手里紧紧地握着刀子。
唯一还在村子里的生还者是谢先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活下来的,看到阿蛮,老头已经不认得了,但还是拉着阿蛮的手不放,嘴巴里反反复复的只有四个字:“从军、杀贼。”
“三宝,你留下照顾谢先生,再等等看有没有村里人回来!”阿蛮仿佛孩提时候游戏一般,做回了孩子王的角色,对一个少年吩咐道:“其他人要是有种,跟着我去报仇,那么些狗日的肯定还没走得太远!”
少年们纷纷怒吼着答应。被称作三宝的少年也连连叫着要去杀贼,却被阿蛮一口回绝。
“你他娘才十三岁,顶个球用!”阿蛮怒道:“你走了谢先生谁照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