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征战,血火河山 婚姻(上)(1/4)
在李胤烨的策划和李严的刻意纵容下,监察司负责“宣讲大义”的教化处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提升着李严的威信和形象。目前的山南,李严在普通百姓心中是菩萨,在寻常士兵眼中是军神,李严的所作所为到底如何已被凿凿文字和漫漫谣言所掩盖。但神仙也要食人间烟的,何况李严?
男人的生活并不是只有事业,并不只有大义。
对于李严来说,几年来他全部的生活就是挣扎与杀戮,冷漠僵硬。他没有时间考虑个人感情,无论是男女之情还是朋友之义都是如此。就连说个话都要斟酌对方身份,回想起来自从他掌政一方以来,他只说过两次心里话:一次是对将死的阎烽,一次是对无害的沈婉月,而自从后者开始任职以后,李严还曾经为那次的“胡言乱语”后悔过。
其实仔细想起来,成日为军队、为地方、为自己奔忙实在是无趣之极。李严以前读闲书的时候读到曾国藩为人,曾经感慨做人做到那般田地实在没什么味道,想不到不过数年间,自己也变成了这般,当真是时世无常。
与理学家曾氏不同,李严在心底还是将自己视作一个小人物,他没有庙堂济天下的责任感,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情怀——活下去,帮更多人活下去。
如今这个理想已经实现了相当一部分,随着“青苗钱”的出台,山南境内再无饿殍。只要你肯做事就可以贷到种子和农具甚至于直接分到田地——山南地广人稀,土地多的是。如此一年下来,虽然做不到丰衣足食,但至少也能混个半饱。即便是天生懒汉,在“山南劳教所”的鞭子之下也只能好好做人。
比起大唐各地,李严的地盘可以算得上是人间天堂,武陵桃源了。乡土情结始终没有肚皮问题现实,许多在家乡活不下去的百姓三五成群地奔赴这个天堂——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到不了目的地。大凡到了山南的,百姓们在气质上很快就同化于本地百姓和外地的先来者,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在山南,虽然百姓依旧被课以重税生活受限,但他们依旧相信,只要肯干活,一个殷实之家就在不远。
在身体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李严对山南作了巡视,看到了许许多多沧桑而乐观的面孔,也看到了那些将自己画作神明的图形。心情复杂的同时又有些空虚,找一个人来说说话的想法忽然非常强烈,但看遍随行人等,居然找不到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