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征战,血火河山 又一冬(2/4)
因为军事的扩张,为避免民众负担的加重,加上蔡州的山南改革了税制,调回了杨炎设立的两税法。当然,和其他藩镇一样,额外的杂捐也是必不可少的,山南将所有杂捐统一到了一个名目之下,叫做“山南守土捐”。总的算起来,山南的捐税比起今年的“平蔡特别捐”要少一成半,比其他藩镇要少三成(还不算其他藩镇的临时捐派)。
所有民众可知的计划都已经在年关前被公布,得知消息的山南民众欢欣鼓舞——尽管李严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在新年以后,山南将有一万多丁壮从生产劳动力之中消失,同时,乡兵购买军械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这些都算起来,那减掉的一成半赋税显然并不足以折抵。
为此,李严曾经私下到襄州乡野问过百姓,一个四十多岁,在这个时代可以称作老头的农夫是这样回答李严的:“李大帅为人仁慈,体恤大伙,咱们不怕有杂捐,劲头也铆得足!”
这就是乱世之中的百姓?
李严正想间,李小山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父帅,大人们都已经到齐了。”
小山依旧在山南讲武堂的乙级步兵科旁听。经过大半年的锻炼,他皮肤黝黑,长高了不少,眉目间的稚气隐约间褪去了大半,目光开始变得沉毅——这是军队带给他的变化,在平蔡州之役中,他跟着军队过朗山前线,也见识过了战争的真正残酷。那次朗山守军两千人投降,有三百降而复逃的蔡军被全部当众吊死,据小山回来说,仿佛为过年准备的腊肉一般——这个回答和小山说话时的语气让李严有些不是滋味。
外面一直飘着雪花,地上也积了不少,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在去前厅的路上,李严问小山:“明天你就十二岁了吧?”
“回父帅,十三了。”小山的回答简洁而恭敬。
“哦……现在蔡贼已经覆灭,你的仇也报了,不如回学堂念书吧……”李严问道:“你要是舍不得军队,以后还可以进战备处啊……”
小山呆了呆,犹豫了一下,反问道:“这是父帅的命令吗?”
“自然不是,你还不是现役军人,谈不上命令,这只是一个长辈的看法。”李严对小山的回答并不感觉吃惊,他只试探着想让身边的这个少年不要成为乱世的牺牲品,但这显然很难——从小山请求自己收他为义儿之时李严就已经明白了,这个时代,在敌人,甚至于朝廷法令之中,义儿几乎等同于亲子,属于应当株灭的范围之中。
小山道:“那小山还是愿意呆在讲武堂,第四期开学小山想去甲级旁听。”
李严心中叹息一声,点头允了,却是不再开口说话,两人就这么沉默着走到了大厅之中。
节度府的正厅本身就不大,此刻更是已经坐满了人,看到李严出来,纷纷起身,齐声问好。李严也笑着回礼,大过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